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鑲嵌詩
雜體詩的一種。其特點是把表明真意的字句分別鑲嵌于內容不相干的詩句之中,有頭嵌、腰嵌、底嵌、斜嵌等方式。一般為頭嵌,故又稱“藏頭詩”。如相傳唐伯虎在華府畫觀音像時曾題有一首藏頭《西江月》:“我聞西方大士,為人了卻凡心。秋來明月照蓬門,香滿禪房出徑。屈指靈山會后,居然紫竹成林。童男童女拜觀音,仆仆何嫌榮頓。”將每句第一字連讀,即為:“我為秋香屈居童仆。”
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鑲嵌詩
雜體詩的一種。其特點是把表明真意的字句分別鑲嵌于內容不相干的詩句之中,有頭嵌、腰嵌、底嵌、斜嵌等方式。一般為頭嵌,故又稱“藏頭詩”。如相傳唐伯虎在華府畫觀音像時曾題有一首藏頭《西江月》:“我聞西方大士,為人了卻凡心。秋來明月照蓬門,香滿禪房出徑。屈指靈山會后,居然紫竹成林。童男童女拜觀音,仆仆何嫌榮頓。”將每句第一字連讀,即為:“我為秋香屈居童仆。”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鑼鼓譜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閻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