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譯注·乾卦第一·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yún)從龍,風(fēng)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譯文】九五爻辭說“巨龍高飛上天,利于出現(xiàn)大人”,講什麼意思呢?孔子指出:“這是譬喻同類的聲音互相感應(yīng),同樣的氣息互相求合;水向濕處流,火向乾處燒;景云隨著龍吟而出,谷風(fēng)隨著虎嘯而生;圣人奮起治世而萬物顯明可見;依存于天的親近于上,依存于地的親近于下,各以類相從而發(fā)揮作用。”
【注釋】①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氣,與“聲”相對;求,與“應(yīng)”之意相近。以下諸句均舉各種現(xiàn)象說明事物的互相感應(yīng)作用。《正義》:“因大人與衆(zhòng)物感應(yīng),故廣陳衆(zhòng)物相感應(yīng),以明圣人之作而萬物瞻覩以結(jié)之也。” ②圣人作而萬物覩——作,猶“起”;覩,見也。指“圣人”興起,天下光明,萬物呈現(xiàn)本色,各盡其用。《正義》:“是有識感有識也,此亦同類相感,圣人有生養(yǎng)之德,萬物有生養(yǎng)之情,故相感應(yīng)也。”③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天、地,即“陽剛”、“陰柔”之謂。此三句上承前文之義,說明“圣人“興起、治世清明,故陰陽判然區(qū)分,萬物各從其類。《尚氏學(xué)》:“天地者,陰陽。本乎天者親上,謂陽性上升順行”,“本乎地者親下,謂陰性下降逆行。”案,《正義》引莊氏曰:“天地絪緼,和合二氣,共生萬物。然萬物之體,有感于天氣偏多者,有感于地氣偏多者,故《周禮·大宗伯》有天産、地産,《大司徒》云動物、植物。本受氣于天者,是動物含靈之屬;天體運(yùn)動,含靈之物亦運(yùn)動,是親附于上也。本受氣于地者,是植物無識之屬; 地體凝滯,植物亦不移動,是親附于下也。則各從其類者,言天地之間,共相感應(yīng),各從其氣類。”《本義》謂“本乎天者謂動物,本乎地者謂植物”,即取莊氏之義。此說可備參考。
【說明】本節(jié)釋《乾》九五爻辭。
上一篇:周易·豐卦第五十五《《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下一篇:周易譯注·乾卦第一《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jìn)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jìn)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