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四分五裂,日耳曼遠征失利
日耳曼人是歐洲中部的強大勢力,從公元10世紀起,便不斷向歐洲南部的意大利展開遠征。但由于日耳曼人的神圣羅馬帝國是一個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國家,不能組成有力的進攻,使其軍事行動的后果受到很大限制。
本來,意大利是歐洲比較強大、繁榮的地區,但從10世紀下半期開始,由于封建主內訌,使內部力量受到削弱。北方的日爾曼人借機開始遠征。951—952年,奧托一世率先開始對意大利的遠征,并迅速占領意大利北部,獲得倫巴底國王的稱號。960年,羅馬教皇因與封建貴族斗爭,力量受到削弱,奧托一世抓住時機,再度遠征意大利,進駐羅馬,并舉行了“神圣羅馬皇帝”的加冕禮。以后又多次遠征。最大規模的遠征發生在12世紀。
1174年,斯陶芳王朝的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率軍南下,第五次遠征意大利。他率領8000人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摧毀蘇扎城,圍攻亞歷山大里亞。當時,意大利北部的各城市結成倫巴底聯盟,頑強抵抗腓特烈一世的入侵。由于倫巴底聯盟軍的頑強抗擊,日耳曼人幾乎一步也不能前進,腓特烈一世被迫于1175年簽訂停戰協定。1176年,腓特烈一世再次發起攻擊,倫巴底聯盟軍隊也開展了強烈的反攻。1176年,在連亞諾附近的交戰中,倫巴底聯盟軍組織一支強大力量,腓特烈一世指揮3—3.5萬名騎士攻擊聯軍主力。盡管聯軍的米蘭騎士最初沒有抵擋住日耳曼人,但聯軍方面手持盾牌和長矛的步兵卻有效地阻止了日耳曼人的攻勢。與此同時,聯軍方面的布里西亞騎士利用日爾曼騎士軍隊張慌失措之機,出其不意地實施翼側突擊,步兵又正面沖擊予以配合,使日耳曼騎士兩面受敵,最后失敗。腓特烈一世最后不得不宣布投降。
以后。雖然日耳曼人還進行過幾次遠征,但都沒有獲得成功。其主要原因:第一,神圣羅馬帝國是空頭皇帝,國家并不統一,四分五裂,難以形成集中有力的力量進行遠征。第二,日耳曼各部為爭奪神圣羅馬皇帝的頭銜,互相斗爭,互相拆臺,拒不服從遠征的命令。在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遠征意大利時,它的最強大的附庸薩克森和圖林根的國王拒絕派兵參戰,因而力量并不強大。第三,日耳曼人的遠征是對意大利的侵略,意大利各地人民堅決抵抗,成為日耳曼人遠征意大利失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一篇:回到未來
下一篇: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的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