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團錦簇后的凄涼
1822年,一個農村青年到巴黎去碰運氣,他手提十幾只野雞和野兔,用作租金來住兩天旅店。剛剛到達,他便找到一個熟人帶他去看古典名劇《勒·熙德》。他當時只是一名小小的事務員,卻夢想當一名劇作家。這個青年便是歐洲十九世紀著名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
7年的磨煉,終于使大仲馬得償所愿。1829年2月11日,他創作的《亨利三世和他的宮廷》在巴黎公演,一舉成功,大仲馬也在一夜之間成為名人。文學史上,是他第一個把浪漫主義傳奇劇搬上了以前專演古典主義戲劇的舞臺。1831年5月3日,他的另一部劇作《安東尼》又引起了轟動。浪漫派的支持者們被劇情刺激得如醉如癡。戲散后,他們團團圍住大仲馬,把他的外衣撕得粉碎,每人搶得一個布片來當作紀念。大仲馬在戲劇領域獲得了輝煌的成功。
1839年,大仲馬開始寫長篇歷史小說。小說中那些浪漫而傳奇的情節立刻吸引了大批讀者。作品的暢銷激發了大仲馬的創作欲,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拾,10年內共出版了五六百部小說,得到了大量的贊譽,被稱為“傳奇小說之王”。英國大文豪薩克萊很喜歡讀他的《三個火槍手》,并稱贊他為“亞歷山大大帝”。馬克思也愛讀他的書。1844—1854年創作的《基督山伯爵》達到了大仲馬創作的頂峰。公眾的喜愛激起了大仲馬的雄心,他曾說要把整部法國歷史都納入他的創作領域。
文學創作給大仲馬帶來了大筆收入,1848年,他在巴黎郊區建筑了豪華的“基督山別墅”,經常在那里宴請賓客、游玩享樂,每年要花掉幾十萬法郎,過著鮮花著錦般的日子。
然而到了1865年,當大仲馬從那不勒斯回到巴黎時,卻發現他的時代正在逝去。代之而起的是他的兒子小仲馬,《茶花女》正風靡一時。大仲馬的書卻賣不出去,戲也不叫座。他晚年所寫《我的動物的故事》雖然依舊情趣盎然,但時代變了,讀者已另有所求,這本書的銷路還是不理想,從此他隱入了晚境的凄涼。
大仲馬的歷史小說并非真正的歷史,在他的心目,歷史不過是“一顆勾掛小說的釘子”,他往往只借用幾個歷史人物的名,再依靠自己的想象敷衍成篇,正如他所說,“只要能生下孩子,你就有權強奸歷史”。這些歷史小說在他的那個時代確實曾符合了讀者求新、求奇、求浪漫的心理,但人的觀念在不斷發展變化,大仲馬只是從過去吸取詩情而很少去面對慘淡的人生,而十九世紀后半期的讀者卻越來越關心現實,他們更喜歡看那些現實主義的作品。于是,大仲馬的失意便也成了必然。晚年的大仲馬窮愁潦倒,債務纏身,于1870年12月15日死在兒子家中,為花團錦簇的前半生畫了一個凄涼的句號。
上一篇:船巨失進退·中計殺猛將
下一篇:蒼山縣“蒜苔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