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寶堃英年早逝
喜歡相聲的人,大概都聽過海政文工團常寶華、常貴田表演的相聲,也知道天津市曲藝團常寶霆是很受歡迎的相聲演員。可是,廣大的中青年相聲聽眾,就很少有人知道“常氏相聲世家”里挑大旗的人物——常寶霆和常寶華的大哥、常貴田的父親、已故的著名曲藝家常寶堃了。
常寶堃1922年生于張家口,六歲起就跟著父親常連安在地攤上變戲法、拿大頂、說相聲里“小孩哏”的段子,很受觀眾喜愛。因為張家口外盛產蘑菇,觀眾就愛稱他為“小蘑菇”,逐漸也就成了他的藝名。后來,他隨父親到大連、營口、沈陽、濟南、北京等地演出謀生。1930年常寶堃九歲時,在天津拜相聲名家張壽臣為師。
張壽臣在相聲界是位承前啟后的大家,會很多傳統相聲,又創作和改編了一些作品,在同行中享有“相聲公司”的美譽。常寶堃在這樣的名師培育下,十二歲出師時已學會近二百段傳統相聲。又隨師在天津、北京、南京等地演出,并錄制《賣估衣》、《報菜名》、《山東話》、《相面》等唱片。從此“小蘑菇”的藝名蜚聲曲壇,在京津一帶更是家喻戶曉。
1937年,十五歲的常寶堃與藝名“小齡童”的趙佩茹結成搭檔。趙佩茹會的相聲很多,在同輩演員中頗有聲望。常寶堃把比自己大八歲的趙佩茹當成良師益友,虛心向他學習;趙佩茹也把所知所會的,無保留地告訴常寶堃。兩個人還根據本身的特點和段子的要求互為捧逗,在不斷地切磋中相互促進,合作得水乳交融,成為四十年供京津曲藝舞臺上最紅的一對相聲演員。經常與劉寶全、白云鵬、駱玉笙等曲藝名家同臺演出,他倆的相聲“壓軸”,得到曲藝同行和廣大觀眾的首肯。
常寶堃不但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在思想上也愛憎鮮明,不時通過演出來表達人民群眾的心聲。在日寇侵華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先后上演過《牙粉袋》、《過橋票》等諷刺反動統治的相聲,并為此而遭到迫害。
解放后,常寶堃深感到翻身解放的幸福,積極參加各種政治文化學習,編演《新燈迷》、《新酒令》、《封建婚姻》等新段子,歌頌黨、歌頌新社會。
1951年初,常寶堃主動申請參加第一屆赴朝慰問團,去朝鮮前線為志愿軍演出。不幸在敵機轟炸中光榮犧牲,年僅廿九歲。天津市黨政領導部門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動,并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常寶堃這位常氏相聲的舉旗人正當步入中年進入他藝術的頂峰時期,卻過早地離開了他為之奮斗的相聲事業和廣大喜愛他的相聲聽眾。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是曲藝界的光榮和驕傲。但是對相聲事業的發展,無疑也帶來重大的損失,也是十分令人遺憾和惋惜的!
上一篇:布魯諾觸怒羅馬教廷受火刑
下一篇:并非遺憾的克拉姆斯科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