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瓦解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的華盛頓山大旅社舉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美國在這次會議上迫使其他國家接受一個建立戰后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方案。這個方案確定二條原則:美元和黃金直接掛鉤,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鉤。于是,美元成了法定的黃金的等價物,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也不得隨意更改,確立了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
進入七十年代,美元危機愈來越深刻化。1971年3月,各國中央銀行同意凍結歐洲貨幣市場上的儲備存款。但投機的壓力繼續存在,對歐洲美元借貸的高需求把市場利率推到遠遠高于通常在美國利率之上加0.5%的水平。反過來這又導致進一步從美國抽走美元而將之存入歐洲貨幣市場。在1971年4—6月,從事美元投機的金額達到了每年140億美元的水平。許多外匯市場暫時關閉,倉促調整了匯率,強貨幣升值了,或者象西德馬克那樣,實行浮動匯率。看來,這些不過是準備動作。
認真地開始行動是在夏天。美國1971年第二季度的貿易第一次出現逆差。7—9月份,投機資金按每年350億美元的速度拋售美元,在8月份的頭兩個星期,非美國的中央銀行開始普遍地不遵守他們不用美元儲備兌換黃金的協議,美國的黃金儲備驚人地迅速下降。尼克松總統對此在1971年8月15日作出的回答是,不定期地推遲允許美元兌換黃金。他抓這件事的作法正如他永遠留在磁帶上的話:“對于里拉,我不給它一個(此處錄音被消掉)。”他還對進口貨物實行10%的附加稅。后來4個月,所有主要的貨幣都實行浮動匯率了。
經過某些艱苦的談判,在1971年12月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簽署了史密森協議。協議規定建立新的固定匯率體系。在歐洲國家堅持認為美元必須貶值以后,美國同意象征性地提高黃金的價格。但沒有人認真地提議要將美元兌換黃金。的確,鑒于美元的虛弱地位,這已不再成為問題了。年初,美國的黃金儲備僅夠支付外國持有美元總數的32%。12個月以后,黃金儲備僅相當于外國持有美元總數的18%。
黃金作用的進一步減弱差不多等于承認了現狀。史密森協議對美國的主要好處在于新的匯率包括美元對其它貨幣較8月份以前的匯率貶值9%,從而增強了美國的競爭力。但這一貶值的幅度比美國所要求的要小得多。在談判中,美國曾表示要尋求一種能使美國的經常項目增加130億美元的美元匯率。這能使美國的經常項目每年盈余90億美元,足以彌補每年流出的60億美元資金,并通過每年減少對其它國家中央銀行的30億美元債務而增強對美元的信心。
美國繼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外流在1972年下半年重新開始上升。第二年初就出現了危境。1971年的事態與1973年2—3月份的投機相比只不過象是小鎮上的撲克牌賭博。2月份,當日元浮動時(英鎊早已在1972年6月開始浮動),史密森協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史密森協議曾被尼克松稱為“現代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貨幣協議。”這時又將美元進一步貶值10%,是由于認識到史密森協議還不能夠充分恢復美國的競爭力。而這一點已為美國的制成品進口上升所證明。繼1971年上升20%之后,1972年又急劇增加了27%。顯然,外國的工業正在進行重大調整并加強銷售努力以擴大其在美國市場上的份額。但即使是這種進一步貶值也未能恢復信心,就象美國財政部長所宣布的,美國將不進行干預以支持美元并打算取消對資本輸出的一切控制。
僅在1973年3月1日一天中,西德就吸收了27億美元,而在整個1973年第一季度,美國的儲備情況又下降了100億美元。
3月19日,各主要中央銀行重申維持其匯率相對于美元的上下波動幅度不超過2.25%的承諾。這樣,在1971年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以后僅剩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第二個原則也已正式廢棄了,也就是說,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現已消亡。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瓦解的前前后后,國際貨幣金融陷入了空前的混亂和動蕩,匯率變動頻繁,國際收入調節失控,國際貿易和各國之間的聯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某些西方經濟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不幸的失調”。這種經濟現象告訴人們美元霸權地位和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基礎是虛弱的,美元危機是各種危機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綜合性的大震蕩。
上一篇:川端康成獲諾貝爾獎后自殺
下一篇:布魯塞爾足球大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