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猶豫不決,花剌子模城破國亡
花剌子模是中亞地區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但是13世紀蒙古鐵騎的西征打破了這個古國往日的寧靜。1219年秋,成吉思汗率20萬蒙古軍打到花剌子模最大、最繁榮,也是國王居住的不花剌城下。從兩軍對壘來看,花刺子模有軍隊40萬,有威武的大象隊,又在本國打仗,地理熟悉,天時、地利都占了,是可能取勝的。然而,由于國王無能,臨陣逃跑,終于導致城破國亡的下場。
當時,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騎兵勢如破竹。花刺子模國王摩訶末的長子札蘭丁在大將帖木兒滅里的支持下,向父王請求,愿率領一支軍隊抵御蒙古軍的入侵。但卻被國王斥為不識時務,不準出戰。結果,花刺子模處于等著挨打的地位。沒有支援的訛答剌城抵不住蒙古騎兵,很快就被成吉思汗占領。隨后,成吉思汗兵分三路向不花剌城進攻。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率軍攻錫爾河下游;大將阿刺黑攻錫爾河上游;成吉思汗自己率軍進攻不花刺城。兵臨城下,國王一籌莫展,大臣們更是從各自的利益出發,互相爭吵。有的人主張逃跑,有的人主張組織力量堅決反擊。國王卻不想抵抗,接受了跑的主張。他說:“打仗不能光憑勇氣。暫時避一下,待到蒙古軍筋疲力盡的時候再出擊,也是一種很不錯的作戰策略嘛!”在主張逃跑的一幫大臣的支持下,國王決定撤往防阿姆河南岸。國王率一批精銳部隊逃走,使不花剌城的防備遭到損失。當成吉思汗率大軍到不花剌城的時候,國王摩訶末已經逃走,成吉思汗派哲別和速不臺去追摩訶末,自己指揮攻城。當時守衛不花刺城的士兵還有2萬多人,但將領們見國王逃走,個個無心堅守,只想逃跑。在城被成吉思汗包圍了三天之后,城內的2萬多士兵乘黑夜突圍逃走。由于蒙古兵事先沒有想到花剌子模人會突圍,因而沒有防備,使大部分人得以逃走,但不花刺城卻落入蒙古人手中。蒙古騎兵繼續追擊。在花刺子模的都城撒麻耳干,又是象不花刺城同樣的結果。當時守衛都城的4萬多士兵,20頭戰象,氣勢宏大。但國王逃走,兵無斗志,蒙古兵剛到城下,就有不少的將領和士兵攜家眷投降了。城中的將領和官員們見大勢已去,派出法官、僧侶出城談判投降條件,得到允許后便獻出城池。但成吉思汗沒有遵守諾言,投降的將領們同樣被殺死。逃跑的摩訶末國王在蒙古騎兵追趕下,一直跑到寬田吉思海(即里海)的一個小島上。連驚帶嚇,又無醫藥,很快就死了。花刺子模在蒙古軍隊的攻擊下亡國了。
花剌子模的滅亡留下很深的教訓。大敵當前,軍心要穩。主帥亂了方寸,必然導致全軍驚慌,戰斗力也就會失掉。摩訶末國王不組織抵抗,等待時機,一味逃跑,卻沒有逃出滅亡的下場。
上一篇:國民黨政府的重稅政策
下一篇:地理大發現的經濟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