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設防蜀夏亡
元朝末年,明玉珍參加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任元帥之職,率軍占有川蜀。陳友諒殺徐壽輝稱帝后,他不甘受陳轄制,自立為隴蜀王。元至正22年(1362年)于重慶即皇帝位,國號夏,建元天統,26年(1366年)病死,由其子明升繼帝位。明洪武4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令征西將軍湯和率副將軍廖永忠、征虜前將軍傅友德等征伐蜀夏。廖永忠率水軍從瞿塘峽直趨重慶;傅友德率步卒出秦、隴。出行前,朱元璋對傅友德說:蜀夏知道我軍西伐,必定將全部精銳用于防守瞿塘峽。你若出其不意,拿下階州,文州,則蜀夏的大門就打開了,其腹心之地必潰。而且兵貴神速,怕的是不勇敢。傅友德遵諭旨行事,疾馳至陜西,召集諸軍悄悄從陳倉(在今陜西寶雞)攀越山谷,晝夜兼程,于階州(在今甘肅武都)大敗蜀夏守將丁世珍,攻取該州,隨后,又拔文州(在今甘肅文縣)及綿州(在今四川綿陽西),并欲與廖文忠水軍相聯系,削木牌數千、上寫攻克階、文、綿等州日、月,投入漢水,以期順流而下,被明水軍拾到。不料沿岸蜀軍拾到,竟聞風喪膽,紛紛解體逃亡。這時蜀夏防御果如朱元璋所料,將主力放在瞿塘,以鐵索橫斷瞿塘峽口,以丞相戴壽、吳友仁鄒興等率大軍占據兩岸山上,并在兩岸石壁上鑿洞、連接鐵鎖為飛橋,鋪以木板,架炮拒敵,可謂防備森嚴。北部三州之失的消息傳來,蜀夏君臣震栗,戴壽,吳友仁留鄒興守瞿塘,分兵北上馳援,數戰皆敗,戴壽退守成都,友仁逃至保寧(在今四川閬中),傅友德遂進圍成都。此時,廖永忠亦在瞿塘峽發起進攻,他見敵方鐵鎖攔江,飛橋架炮,且山峻水急,不利于舟船強攻,便派數百人攜帶糧食、水筒,身著與草木之色相同的偽裝服,攀山渡關,乘夜色進攻敵山上陸寨。估計他們已得手后,永忠率水軍前進,黎明,蜀夏守軍才發覺明水軍來攻,傾全力阻擊,不料攻占了陸寨的明軍從山上殺來,明水軍以火器弓矢猛打,鄒興陣亡,飛橋鐵索皆被燒毀,蜀夏瞿塘峽防線崩潰,夔州(在今四川奉節)陷落,明軍直搗重慶。
戴壽在成都城下也與傅友德展開激戰,他以大象為前鋒沖擊明軍陣營,明軍以強弩火器回擊,大象負痛回竄,踐踏蜀夏軍死者無數,遂大敗而逃。明升見大勢已去,請求投降,蜀夏滅亡。
以蜀夏的兵力、國力是難以抵御明軍的進攻的,其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但在戰術上,只知單純設防,且只防水路,不防陸路,已是先機失著。這反映了蜀夏君臣缺乏戰略眼光,難怪朱元璋雖未親臨前線,就對敵情預測準確了。防御的目的是為了進攻,在實力較弱,難以進攻的情況下,防御也應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以攻為守,攻守兼施。歷史證明,單純防御,十有九敗。
上一篇:華爾街的“黑星期二”
下一篇:古代奧運會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