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周帛畫》的誤正
對于古文物的發掘整理,應持科學的態度,才能引出正確的結論。反之,就會錯誤百出,使其失去應有的文物價值,造成貽誤?!锻碇懿嫛氛`龍為夔的判斷和鑒定就是明顯的例子。
《晚周帛畫》是1942年2月,在湖南省長沙市郊陳家大山一座楚墓中出土的,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一幅絹畫作品。它的出土,引起我國歷史學界、考古學界和美術學界的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曾對此發表了不少文章。1951年鄭振鐸先生編輯“偉大祖國藝術傳統”時,對它加以著錄,題名曰“晚周帛畫”。當年春天在北京歷史博物館中將其最初摹本的臨本在戰國部分的陳列柜中展出;1953年6月至11月又在該館“楚文物展覽”中展出;同年11月“人民文學”刊載了郭沫若先生的“關于晚周帛畫的考察”一文,對它進行了考證;1955年楊寵先生出版了他的“戰國史”,1956年教育部編的高中歷史課本第一冊即把它作為插圖,并采取郭沫若先生的說法做說明。就這樣,它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一件古文物了。
然而,這張被引用、引述的畫,是在原畫從古墓中出土后,畫面上的污穢還沒有進行認真的清洗和科學處理的摹本,因而出現了誤差,致使按最初摹本得出的各種結論都失真了。
經過科學處理后,畫面的線條和模糊不清的圖像均已清晰可見,恢復了原貌,并由湖南省博物館李正光同志重新摹繪發表,這對進一步研究和考證,糾正錯誤觀點,無疑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帛畫最初摹本和科學處理后的摹本相比較錯誤較多。第一,在畫的整體構圖上,將婦人下右方的一彎月形之物遺漏了,使整個畫面構圖不全了。第二,初摹本上,婦人上方的獸頭部兩側各有一角,軀體一側僅繪一足,身軀彎曲,尾端下垂。而原畫中的獸,頭部兩側并未長角,軀體兩側各有一足,身軀不僅彎曲,而且尾端呈卷曲狀。獸右側之鳥,初摹本上頭頂有一高冠,展翅羽毛尾端呈分枝狀。原畫中鳥頭頂上是一長飄帶形的冠,翅上羽毛尾端不是分枝狀,而似孔雀羽毛狀。再如畫的主體——婦人,初摹本上,她的頭部后腦頂上有用絲繒挽的高髻;雙手五指,被摹成五道稍彎曲線,雙手活動不明;婦人身著之袍的紋飾,被摹成水波狀紋。原畫中的婦人,頭部后腦上僅挽一垂髻,雙手合掌,五指皆具,作祈禱狀;袍上的紋飾,為卷曲的云紋圖案。
由于初摹本的錯誤,導致此畫考證、鑒定得出了錯誤的結論。如最具影響的郭老就根據初摹畫將此畫定為《人物夔鳳帛畫》他想起古書中說的“夔一足”就認定畫中的龍是“夔”不是“龍”。進而引申為夔是一種惡靈,鳳皇是一種端鳥,這張畫的用意,是表現善與惡的斗爭?!爱嬛械镍P與夔,毫無疑問在斗爭。夔的唯一的一只腳,伸向鳳頸抓拿,鳳的前屈的一只腳,也伸向鳳頸抓拿。夔是死沓沓地絕望地拖垂著的,鳳卻矯健鷹揚地呈現著戰勝者的神態。的確,這是善靈戰勝了惡靈,生命戰勝了死亡。和平戰勝了災難。”他認為下面畫一個善良婦女合掌胸前似乎是祈福。她立在鳳鳥的一邊,在幻想祈求經過斗爭的生命的勝利,和平的勝利。“這是生命勝利的頌歌,和平勝利的歌頌?!?/p>
顯然,這一根據初摹畫做出的結論是有許多錯誤,與原畫得出的結論相去甚遠。根據長沙歷史博物館熊傳新對原畫做的分析為“綜觀全畫,天空中左上方有龍,它生動有力,妖嬌上騰,作扶搖直上的形態。右上方為鳳,蒼頸奮起,似欲飛向“天國”。龍與鳳緊相呼應,并與婦人息息相連。而龍鳳下方之婦人,站在大地上,側身向著龍鳳而立,面部表情穆肅,寬袖細腰曳地長袍迎風擺動,她的雙手向著已在天空中的升天駕御之龍鳳,顯然是在合掌祈求,希望飛騰的神龍、神鳳引導或駕御她的幽靈早日登天升仙?!薄皯撜f,這幅帛畫的主題思想,就是楚地信巫神和靈魂登天升仙迷信思想的反映?!边@可能更接近正確的結論了。根據初墓畫得出的種種結論,由于影響的廣泛,糾正起來是非常不容易的,以訛傳訛的現象還在繼續著。
上一篇:《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史話》
下一篇:《楓橋夜泊》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