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失去了什么
八十年代初,繼引起過激烈論爭的朦朧詩人之后,中國詩壇上又出現了一批青年詩人,李亞偉、于堅、車前子、西川、尚仲敏……他們在詩歌創作的內容和表現技巧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這便是新生代詩人。
“新生代”這個名詞,本來是屬于地質學的,1985年朱先樹在一篇評述青年詩人創作的文章中首先借用來代稱這新一代詩人,并逐漸為詩壇所認可?!靶律睉斒请鼥V詩人之后出現的直到今天為止的青年詩人們的統稱。這是一個空前龐雜、自相矛盾,互不搭界的詩歌群體,中間層次較為復雜,他們在觀念上崇尚自由,表現方法上各立門戶、再無統一標準。
詩人們多以生活的習見和感受為內容,從人皆有之的日常體驗中發現意義,親近自然地對自我世界進行微觀透析。藝術手法上,對各種現代技巧進行了多方探索,象征手法、意象結構、“生活流”、戲劇性敘述、通感等等,都獨具匠心。
但正如一切事物一樣,新生代詩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他們的作者一般都從自我出發,有時對社會大背景可能忽視或流于偏頗理解,其詩氣質固然單純透亮,但缺乏深度與力度。
在詩藝的追求上,新生代詩人們更向“純詩”發展了一步,他們的創作探索多于發現,意象的內涵較少,常常缺乏深邃的感染力。片面滿足于新奇的探索,使讀者在審美接受上受到了一些阻隔。忘情于眾物之外的形而上詩愈走愈遠,它空靈飄忽,去向不明且深邃莫測,詩從此遠離了時代、疏離了人心。“詩除詩之外別無目的”,“技巧就是一切”、“把所有的才華都用到形式上吧”等等極端意見紛紛出籠,且很有蔚為大觀之勢,這種純形式的惡性發展正在把詩再次拖向絕境。
對語言的膜拜使“純粹的詩”突然身價百倍,純詩的誘惑使新生代詩人們從兩個方面逃避現實:一是鼓吹虛無縹緲的宇宙意識,一是標榜生命意識,破求生命深不可測的玄古之謎。仿佛現實問題已在一個晚上統統解決,人間再也沒有值得詩人牽掛的了。中國超前意識的一批新生代詩人,忘記了人間,在詩與現實、詩與創新、個體與群體、具象與抽象的關系上,他們做得并不盡如人意。
“純詩”慫恿下的追求技巧使詩人與讀者越走越遠了。詩對人冷漠的結果,便是人對詩的冷漠,新生代詩人正在失去他們的讀者。
孤芳自賞是生命力微弱的不得已的表現,新生代要力爭在當代詩壇多元格局的詩歌創作中使自己發展壯大起來,當務之急便是要盡快地回歸人間。
上一篇:“文革”的“教育質量論”
下一篇:“無敵”艦隊終有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