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被判“異端”
伽利略奧·伽利略(Gelileo Galilei,1564—1642)生于意大利比薩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后遷居佛羅倫薩。1581—1585年,他在比薩大學學習醫學和物理學,后轉攻數學。因經濟困難而輟學。1585年,他發明天秤并發表論文《固體之重心》,一舉成名。1589—1591年和1592—1610年先后任比薩大學和帕多瓦大學數學教授。他對物理學、天文學、近代實驗科學等方面作出諸多貢獻。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早在大學時代就發現擺振動的等時性規律。1590年在比薩大學任教時,率先提出自由落體定律,即在不考慮空氣阻力的情況下,物體不論重量大小,在自由落體過程中,它們的加速度相等,否定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下墜時的速度與其重量成正比例的定律。此外,還發現物體的慣性定律、合力定律、拋物運動規律。他成為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
1592—1610年,伽利略在充滿自由思想氣氛的帕多瓦大學任數學教授期間,曾用試管做成溫度計,來測量血液的溫度。1606年,伽利略運用荷蘭光學家發明玩具望遠鏡的原理,自制望遠鏡并不斷改進,首次發現月球上有山谷和火山的痕跡;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許多星體組成等等。1610年他出版《星球的使者》,公布自己的發現,開辟了天文學上的新時代。1610年,伽利略應托斯卡納公爵的邀請擔任宮廷哲學家和首席數學家。1613年,伽利略發表了《論太陽黑子的信扎》,進一步論證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批判托勒密關于地球中心說的錯誤。
伽利略這一系列的科學發現,一再遭到亞里士多德學派教授、天主教會勢力和多明我教派勢力的反對。他們指責他所宣揚的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是同圣經相矛盾的,違背天主教的教義,并向宗教裁判所控告伽利略的“罪行”。1615年伽利略赴羅馬為自己進行辯護。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委托羅馬紅衣主教貝拉明召見伽利略,迫使他放棄自己的觀點,對哥白尼學說保持沉默。1623年,教皇保羅五世去世,烏爾班八世繼位。伽利略于1632年公開出版《關于兩種世界體系對話》,宣告了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破產,從根本上動搖了教會最高權威。1633年,宗教裁判所再次審訊伽利略,并以“異端邪說”的罪名判伽利略終身監禁,禁止出版發行他的《關于兩種世界體系對話》一書。1637年,伽利略雙目失明。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年邁體弱的多病之軀又染上寒熱病,含冤去世,終年78歲。
1980年,羅馬教皇重新審理“伽利略案件”。由世界著名科學家組成一個審察委員會,由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院長吉基齊擔任主席,主要成員有楊振寧、丁肇中等6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他們堅持真理,為這位杰出科學家平反伸冤。3年后,羅馬教廷終于正式承認當年宗教裁判所對伽利略的審判是錯誤的,至此,360年的冤案終于平反,伽利略的在天之靈得以昭雪。
伽利略的歷史冤案告訴人們:在科學大道上,人們不僅要披荊斬棘、付出艱苦代價,才能發現科學的真理,而且為了捍衛真理,還要與頑固保守勢力、黑暗的反動勢力進行長期不懈的斗爭,乃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上一篇:伯仁輕狂,王導遺恨
下一篇:低估對方己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