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對方己遭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廣大亞、非、拉各國普遍掀起了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帝國主義的反動統治,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的斗爭高潮。法屬印度支那的越南人民在越共的領導下,積極展開了驅逐法國殖民軍的斗爭。
1953年11月20日開始,經駐越南法國殖民軍總司令納瓦爾的策劃,將數以千計空降兵空投到河內以西約100英里的奠邊府,企圖加強該據點的地位,切斷外界與河內的聯系,繼續維護法國在越南乃至整個印度支那的殖民主義統治。經過一段時間的調兵遣將后,尊邊府的法軍兵力總共有1.6萬余人,以及坦克、火炮和后勤物資。法軍這一行動的目的,是在奠邊府地區以守為攻,引誘對手越盟的軍隊在這里打一場正規的陣地戰,消滅武元甲指揮的越盟軍主力。
11月下旬,法軍初戰告捷,僅以11人陣亡、52人受傷的微小代價,就在奠邊府的一個支援地站穩了腳跟。這使法軍激動不已,認為此戰法軍必勝無疑。然而,出乎法軍意料之外,越盟軍并未動用主力部隊。之后,法越雙方各自進行準備。越方集結了近5萬軍隊將參加第一線作戰,此外還有2.3萬名預備隊。法軍總兵力約1.6萬余人。法軍以奠邊府為中心,方圓數十英里修筑了互相串聯的據點,拉了數道鐵絲網,地下還修建掩體系統,以及加修了炮兵陣地和飛機場。在法軍自己看來,奠邊府將成為釘在越南北部的一顆釘子,堅不可摧。
從1954年1月至2月,奠邊府的法軍小股部隊的主動出擊活動均告失敗,死傷1000多人,其主動出擊被迫停止。從3月13日下午5時起,越軍對奠邊府法軍要塞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集中炮擊,揭開了奠邊府戰役決戰的序幕。至3月16日,開戰僅3天,法軍傷亡嚴重,前來支援的法軍飛機也難以對據點予以有效的援助。3月17日,法軍內部開始出現開小差的現象。越軍對法軍據點的包圍圈縮小了。3月22日,法軍進行一次反擊,作用不大。至3月底,法軍對奠邊府據點的各種援助均告失敗,越軍包圍圈進一步縮小了。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整,在駐越法軍總司令部命令下,被圍困的法軍準備突圍,企圖擺脫被圍困至死的境地。但就在法軍企圖突圍之前,4月29日,越軍對據點的總攻打響了。至5月8日,奠邊府被越軍攻克,在持續56天的奠邊府戰役中,法軍陣亡2000余人,負傷6000余人,被俘8000余人,有近50架飛機被擊毀。這次戰役的結果,迫使法國政府在承認越南北方獨立和結束在印度支那殖民主義統治的《日內瓦協議》上簽字。因此這次戰役的意義是深遠的。
綜觀這次戰役,擁有精良裝備并能得到空中支援的法軍失敗了,其原因除了政治上、經濟上以及軍內士氣上(大部兵力為法外籍軍團)等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戰前,法軍統帥部過低估計了越盟軍的實力,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認為敵人缺乏飛機支持和重型火炮的威力,慣于游擊戰,而生于陣地戰。尤其沒有估計到在如此險峻地理環境中,越軍會連續不斷地獲得人力和物資方面的支援,而法國則不能。
上一篇:伽利略被判“異端”
下一篇:俄羅斯求勝心切反遭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