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 劉禪繼位,諸葛亮主政》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五月,太子劉禪即位為蜀漢皇帝,當時十七歲,尊奉皇后為皇太后,大赦罪犯,改年號為建興。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兼任益州牧,國事無論大小,都取決于諸葛亮。于是諸葛亮精簡官職,修訂法制,向百官發(fā)下文告說:“所謂參預朝政,署理政務,就是要集合眾人的心思,采納有益國家的意見。如果因為一些小隔閡而彼此疏遠,就無法聽到不同意見,我們的事業(yè)將會受到損失。聽取不同意見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同扔掉破草鞋而獲得珍珠美玉。然而人們很難做到這一點,只有徐庶在聽取各種意見時不受困惑。還有董和,參預朝政、署理政務七年,某項措施有不穩(wěn)妥之處,反復十次征求意見,向我報告。如果能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像董和那樣勤勉、盡職、效忠,我就可以減少過失了。”他又說: “過去我結交崔州平,他多次指出我的優(yōu)缺點; 后來又結交徐庶,得到很多啟示和教誨; 先前與董和商議事情,他每次都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隨后又與胡偉度共事,他的多次勸諫,使我避免了很多失誤。我雖然生性愚昧,見識淺陋,對他們給我的教益不能全部吸取,然而和這四人的關系始終很好,也可表明我對直言是不會猜疑的。”胡偉度,就是諸葛亮的主簿義陽人胡濟。
諸葛亮曾經親自校對公文,主簿楊颙徑直入內勸他說:“治理國家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級做的工作不能混淆。請您允許我以治家作比喻: 現(xiàn)在有一個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燒飯,雄雞報曉,狗咬盜賊,以牛拉車,以馬代步; 家中事務無一曠廢,要求的東西都可得到滿足,優(yōu)閑自得,高枕無憂,只是吃飯飲酒而已。忽然有一天,對所有的事情都要親自去做,不用奴婢、雞狗、牛馬,結果勞累了自己的身體,陷身瑣碎事務之中,弄得疲憊不堪,精神萎靡,卻一事無成。難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雞狗嗎?不是,而是因為他忘記了作為一家之主的職責。所以古人說: ‘坐著討論問題,作出決定的人是王公; 執(zhí)行命令,親身去做事情的人,稱做士大夫’。因此,丙吉不過問路上殺人的事情,卻擔心耕牛因天熱而喘;陳平不去了解國家的錢、糧收入,而說‘這些自有具體負責的人知道’,他們都真正懂得各司其職的道理。如今您管理全國政務,卻親自校改公文,終日汗流浹背,不是太勞累了嗎?”諸葛亮深深表示感謝。楊颙去世,諸葛亮哭泣了三天。
諸葛亮的政治韜略是: 集思廣益。
楊颙勸諫諸葛亮,意在綱舉目張,抓主要工作,處理主要矛盾,重在指揮、決策,而不能迷失主攻方向,放棄主要內容。
上一篇:《防閑以禮》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