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治錯用藥者
俗語說:服藥要服真藥,請醫要請明醫,所謂“明醫”是指有學識有經驗,有真才實學的醫生,名氣并不代表他的才學。
《杏軒醫案》記有這樣一件事,一個春天程杏軒先生到孫村給汪紹由的母親看病。此時老太太已病入膏肓準備棺材預備后事了,進了病室只見病人面色枯白像鹽一樣,脈弦勁、少胃氣,杏軒先生對病人家屬說:“家慈年近古稀,身體既虛又多憂慮,時常鬧氣串疼,吃辛香理氣藥品就能得到一時舒服,去年夏天發生眼病,請眼科醫生治過,現在已經瞎了。今年春天又因為咳嗽有痰,服的藥無非二陳枳桔,杏仁蘇子一類藥物吃了好多天,前幾天,突然心慌、頭暈、大汗,至今仍不停止,不吃東西也不說話”。并且把以前醫生開的處方全拿來。杏軒看了說:“病傷猶可治,藥傷最難醫,現在虛脫如此厲害,快馬尚來不及追上,怎么治呢?”汪家見醫生有為難之色便肯求處方。杏軒先生打算用兩儀煎合并生脈散醫治,每劑藥用人參三錢,熟地八錢,汪紹由不贊成,說:“我母親因為氣串痛病,一向不敢吃補藥,藥量太重怕他受不住,劑量改小一些可以嗎?”程先生說:“雖然可以,但是大廈將傾,恐怕獨木難支,試試吧!”于是減少了份量給病人服了藥。程先生就住在汪家,轉天早晨,老太太的孫子跑來告訴消息高興地說:“我祖母昨晚上服你的仙藥,安穩睡了一大覺,汗不出了,頭暈止了,吃些稀粥也能說話了,全家之幸已獲療效,現在乞求您復診”。程先生說:“你先回去,先煎人參二錢,熟地五錢準備著我用”,到了病塌前看了脈,見病略有起色,仍守原方,以后又添了些滋陰安神的藥品,慢慢調理痊愈了。
中醫脫癥是因為人體氣血陰陽嚴重損耗的臨床表現,病由是長期使用辛香耗氣藥品所造成的,高齡體弱的老婦人何堪長時間傷耗元氣之品的劫奪,真元虧虛大氣不固,因此程杏軒醫生說“病傷猶可治,藥傷最難醫”。
上一篇:科學界的惡棍——斯塔克
下一篇:笛卡兒在爭論中敗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