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聯體明星外流
巴塞羅那奧運會結束以后,越來越多的一流運動員從獨聯體涌入西歐各國,對此,西方體育俱樂部的經理、教練喜笑顏開,而獨聯體各國的體育熱則急劇降溫。最容易在西方扎根落戶的,同時也最受輿論注目的要屬球類項目的尖子選手,其中有85年歷史的莫斯科斯巴達克足球隊(1992年首屆俄國聯賽冠軍)就向西歐9個國家“輸送”了14名球員,其中包括原蘇聯國家隊主力庫茨涅佐夫(瑞典),科爾科夫(葡萄牙本菲卡隊),沙里莫夫(意大利國際米蘭隊)和沙馬洛夫(德國)等等。前蘇聯女排的幾乎所有成員現在都效力于實力平平的德國俱樂部隊,男排選手則分散意大利、荷蘭等國,隨著1992年冰球賽季的展開,“蘇式轟炸機”的威力令西歐觀眾大開眼界,盡管真正的冰上巨星早已遠渡大西洋,加入北美冰球聯賽了。知名的“單干戶”,如出生于烏克蘭的布勃卡不聲不響攜家帶口定居柏林,名聲小一點的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就得相應大一些,早為多家西歐俱樂部看中的迪納摩基輔隊希望之星塞杰·尤拉跳槽到本菲卡隊,忍痛和結發之妻離婚,找上了個葡萄牙女郎,理由很簡單,如此這般才能定居入籍,只有入籍才有資格入選葡萄牙國家隊。
球星大量流失必然引起觀眾萎縮。五年前蘇聯足球甲級聯賽平均觀眾尚有二萬五千人,1992年的俄國聯賽僅為每場一萬人。
運動員加盟國外俱樂部本來不是一件壞事,就像丹麥的足球精華全在德國俱樂部效力,而德國的一流足球選手又長年馳騁于意大利的賽場,可是象現在這樣大規模的向外遷移,沒有任何其他國優秀選手為獨聯體效力,長期下去對獨聯體各國的體育將是沉重的打擊。
上一篇:獨握真知被壓抑成癲狂的康托
下一篇:環境污染的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