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不思危,亡國不遠
居魯士登上王位后,就開始了向外擴張,滅米底王國后,又西進滅掉呂底亞,征服小亞,約在公元前544年向帝國的東境進軍,至此波斯帝國已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帝國。公元前539年春,居魯士率軍進軍巴比倫王國。10月初,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亞述古城奧庇斯大敗巴比倫軍。數日后,西帕爾不戰而下。10月13日,埃蘭總督戈布利阿斯和居魯士的軍隊進入巴比倫城,未遇到任何反抗。巴比倫王國國王被俘,巴比倫國滅亡。
強大的巴比倫王國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滅亡,就在于巴比倫王國的國王那波尼德不務正業,政策失當,導致國內離心離德。當居魯士的大軍指向其東部邊境并迅速地安定了其東部邊境后,居魯士已經把戰爭的矛頭指向了巴比倫。居魯士沒有馬上進攻巴比倫,只是時機沒到而已。然而,此時的那波尼德國王一點也沒有引起警覺,甚至當巴比倫王國的盟邦米底被滅,巴比倫駐埃蘭的總督戈布利阿斯叛降居魯士,已經使巴比倫國土南北兩方面受到波斯的夾擊的威脅的情況下,那波尼德也未放在心上,而是繼續在國內到處挖掘古廟遺址,考訂修建年代,以滿足其好古的癖好。而且,由于他的父親原是兩河流域北部哈朗的月神廟的祭司,尊奉名叫辛的月神,于是,他為之重修廟宇,強迫“加沙、埃及邊境、地中海沿岸、敘利亞直到波斯灣”的百姓為此納稅和服勞役。他還將烏爾、埃利希等各城邦的神像移到巴比倫城,以為以此可得到神的保佑。因為巴比倫的主神是馬都克,崇拜別的神就是背棄巴比倫的僧侶。因此,百姓愁怨,僧侶不滿,貴族顯要也反對他。對此,那波尼德采取了壓制措施,把反對他的一些人關進監獄。居魯士見時機已到馬上出兵,輕而易舉地滅掉巴比倫。巴比倫的滅亡,最根本的原因是巴比倫國王主觀上懈怠、失誤。
上一篇:導演出來的英雄
下一篇:居維葉的“災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