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死胡同
馬爾薩斯出生于英格蘭土地貴族家庭,1785年入劍橋大學耶蘇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畢業后在該院任研究員。1798年去奧爾貝里教區任牧師。從1805年起在東印度公司創辦的海利貝里學院任歷史和政治經濟學教授。在馬爾薩斯生活的時代,正當法國革命在英國激起了社會改革的浪潮,英國產業革命所引起的工人失業和貧困的現象已日益顯著;與此同時,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之間,圍繞著“谷物法”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論爭。馬爾薩斯站在土地貴族和工業資產階級立場上反對無產階級,又站在土地貴族立場,反對工業資產階級。
馬爾薩斯是以他的《人口論》而知名的。他認為人口的幾何數增加,生活資料以算術級數增加,前者的增加超過后者的增加,造成人口絕對過剩,如不加以抑制,必定會引起勞動人民失業、貧困、饑餓和其他災難。馬爾薩斯關于限制人口的理論無疑是正確的,但在怎樣限制人口上,他卻遺憾地認為要通過饑餓、瘟疫和戰爭等手段,來消滅大量的“過剩人口”,并且他還極力反對社會濟貧事業,這就使他的人口論走入死胡同。
馬爾薩斯的這條被稱為永恒的“人口自然規律”,把資本主義的一切罪惡,歸咎于自然,而不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他還公然提出讓戰爭來消滅過剩人口,他的這一理論,后來被稱為馬爾薩斯主義,成為資產階級進攻勞動人民反動的思想武器。
上一篇:馬爾庫塞美學中的烏托邦
下一篇:馬德羅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