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陷區的奴化教育
東北、華北淪陷以后,日本帝國主義通過偽政權設置了奴化教育機關,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1937年5月,偽滿政府公布了一個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所謂“新學制”,完全廢除了原來的“六三三”制,施行了所謂“實務”的教育制度,并在一九三八年正式實行。“新學制”分為三段四級,學習年限為十三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殖民地奴化教育的學制,具體表現在:第一,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從小就泯滅中國兒童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使其能在兒童階段灌輸奴化思想,以利于培養“忠良國民性格”。他們大大壓縮了中高等教育的年限,使初等教育階段占整個學制的學習年限百分之四十六左右。這實際上也限制了東北青年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水平。第二,為培養具有奴化思想的初等技術人員和推行奴化教育的師資,他們以“實務教育”為名,將中等教育職業化。第三,在繼續提倡落后的私塾的同時,將那些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落后的私塾改造成為單級的“國民義塾”或“國民學舍”。第四,把日語訂為必修的國語科之一,并規定無論哪一段,哪一級,都應注意日語的學習。日本帝國主義除了從學校系統對淪陷區施行奴化教育外,還大量出版“中國日本化”的奴化教育課本和各種違背歷史事實,以利奴化教育的書籍,并且還通過日常生活、各種典禮儀式來對青少年進行法西斯訓練,妄想把中國的青少年都訓練成忠順的奴隸。
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化教育政策,是與其軍事、政治侵略和經濟掠奪密切配合的。這種奴化教育對東北一代青年人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樹立了他們的一些盲目正統觀念,成為以后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時期的新解放區的工作難點之一。
上一篇:武漢“七·二○事件
下一篇:洛倫茲的唉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