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遁入空門
李叔同,本是事業的開創者,他首開我國人演話劇之先河,創辦我國第一家音樂雜志,第一個向我國介紹西洋音樂,第一個創作多聲部歌曲,第一個為報紙擔任美術編輯……他曾在浙江第一師范任音樂、美術教師,培養出一批頗有影響和建樹的藝術家弟子。李叔同更是個愛國的熱血青年。他少年時便憂患國家衰敗,傾向變法。19歲時因贊同康梁變法,刻閑章“南海康君是吾師”以明志,被清廷誣為同黨而走避春申。青年時東渡扶桑學習西洋藝術,走上藝術救國之路。行前填《金縷曲》,下片中有“長夜凄風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孤負”。在東京,他參加了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1911年回國后適逢武昌起義,建立中華民國。他填詞贊嘆,對新生的共和國抱無限希望。以后他又參加了革命文學團社復社。可是,他滿懷愛國熱忱,面對的現實社會卻是軍閥混戰。外悔日亟,國有瓜分之虞,民無寧日之苦。像他這樣一個遠離民眾的知識分子,絕想不到去喚醒民眾一道同反動統治者作不屈的斗爭。苦悶之極,他終于在1918年拋卻世事,出家為僧。
一代名士、學者,一位熱忱的愛國志士,當處于危難的祖國正需要他貢獻才華、熱血的時候,卻遁入空山,成了弘一法師。此事告誡人們,有理想有抱負的愛國知識分子,只有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為祖國作出貢獻。
上一篇:李勣僥幸不死
下一篇:李可及顯赫一時被發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