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母愛
初中三年級學生蕓蕓因為沒能考入重點中學,不堪家中母親的冷眼,投湖自殺。母親為此悲痛欲絕,懊悔自己的過失。蕓蕓是普通中學的初三學生,為了考上重點高中,母親承攬了一切家務活,每天吃罷晚飯,蕓蕓就坐在寫字臺前,母親也常常陪伴她學習到晚上11點鐘以后,母親還承諾要重獎蕓蕓,只要她能上重點高中。事實卻讓母女倆極度失望,蕓蕓的母親半個多月不理蕓蕓,甚至不愿意和女兒說話,動輒發火,往日的溫情和慈愛沒有了,蕓蕓經受不住考試的失望與母親的冷眼,在一個午夜離家出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母親終于醒悟了,但悲劇已經發生,蕓蕓再也不能露出甜甜的微笑,叫一聲“媽媽”。蕓蕓的悲劇給了我們那些做父母的什么啟示呢?
望子成龍是近年來父母們最重視的一個問題。許許多多的家長在鼓勵、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考上重點初中、高中、大學;為此許多家長不惜精力、金錢、把全部的熱情和希望都投在了孩子身上。這種母愛是可貴的,但無形中卻給年幼的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一些孩子不堪重負,在各方面壓力下學習成績反而下降,在關鍵性考試中大失水準,喪失了一次次機會,不能使自己、家長滿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親不能端正態度,對孩子的情緒將有更重的打擊,年青的子女正處于青春期,一般不能正確地處理失敗的痛苦,就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舉動,這是值得每個家長深思的。
望子成龍之心是無可非議的,但像上面蕓蕓的母親那樣,不是更令人深思嗎?
上一篇:如果不是老母出面
下一篇:審丑詩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