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是希特勒侵蘇殘敗的重要原因
德國納粹黨黨魁希特勒(1889—1945),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積極擴軍備戰,瘋狂的發動侵略戰爭,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1941年6月,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向蘇聯發動進攻。在希特勒進行軍事布署和決策中,也考慮了氣象條件。按照他的設想,是利用蘇聯夏季的有利氣候條件,發動閃電式進攻。在冬季到來之前,一舉攻陷莫斯科,占領蘇聯、統治整個歐洲。但是事與愿違,戰爭的進行并不象希特勒想象的那樣順利。蘇聯夏季短促,很快即過。當德寇逐漸逼近莫斯科時,已到秋季。10月7日天氣開始變化,陰雨連綿,道路泥濘,部隊前進困難,往往不得不把作戰中的坦克轍回來,用作牽引大炮和彈藥。在德寇企圖繞過泥潭地區時,又遭到蘇聯的打擊,傷亡很大。
隨著冬季到來,北冰洋冷空氣不斷向蘇聯襲來。而且這一年冬天,蘇聯下雪較早,11月3日,第一次寒潮襲來,氣溫降到零下8℃,德軍愈前進,天氣愈冷,因為蘇聯1月份氣溫分布是由西南向東北遞減。到12月份,德軍已遇到零下20多度的低溫,天寒地凍,冷風凜冽,大雪紛飛。這種天氣對一直生活在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地區的德國士兵來說,是難以一時適應的。再加上德軍沒有充足的御寒冬衣和靴襪等,部隊戰士由于嚴重凍傷,士氣低落,減員嚴重。一些步兵師每團約減員4.5萬人。機械化部隊也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坦克車行動不便,裝甲部隊也遇到困難。汽油凝固、發動機滅火,大炮的瞄準鏡也失靈。這樣德軍的士氣煥散,斗志銳減,思家心切。
蘇軍則是在自己的祖國大地上,抵抗侵略者。充分利用天時、地利、正義的有利條件,對德軍發動反擊和進攻。專門組織了適應嚴寒和深雪作戰的7個軍和2個騎兵團,共約100個師的兵力。11月德軍再次入侵莫斯科,12月6日蘇軍在莫斯科地區對德寇發動全線反擊,到1942年2月,使德國兵力損失1/3,僅凍傷者就達11萬。蘇軍在斯大林領導下,愈戰愈勇,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徹底勝利。
這里僅就氣候對戰爭的影響,說明在戰爭中不重視天氣的影響,也會遭到慘重的失敗。希特勒侵略蘇聯,重蹈拿破侖侵俄的覆轍又是一例。據中央氣象局研究所統計,兩次世界大戰中,因為天氣原因而影響戰爭勝負的明顯戰例就有35次。
氣候不是戰爭的決定因素,但氣候對具體戰役勝負的影響,確實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甚至是主導的因素。氣象影響戰爭,必須高度警惕。
上一篇:氣象變化不明·敵軍登陸不知
下一篇:汽車長龍是善是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