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濟第六十三
離下坎上
既濟是指已經渡過河流到達對岸,引申為事情已經完成。既濟卦由離、坎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看,離為火,位在下;坎為水,處于上。火性往上竄燒,水性向下潤流,水在火上,則水火相互交流而相輔相成。然而,如果水勢過大,火會被水澆熄;火勢過猛則水會被火燒干。所以既濟卦在水火互相輔助的表象下,也暗藏了二者互相覆滅的可能性。
既濟卦的六個爻皆當位,而且陰陽皆相應,六十四卦之中,唯有既濟卦排列如此整齊。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亨小”,是指亨之小者。既濟是指事情已經完成,目標已經達到。事情既然已經完成,當然沒有不亨通的道理,但畢竟比不上剛完成時的亨通盛大,所以是“亨小”。處在既濟的時候,最好貞固自守。因為事功一旦成就,目標既已達到,根據物極則反的原理,成功也就是敗亡的開始。所以在水火相輔相成的表象中,實已暗藏了互相覆滅的因子,因此卦辭說“初吉終亂”。
例解 古羅馬人本有崇武尚勇的傳統,但自從外患解除、國家強盛之后,人民生活安定,不再以從軍為榮,只得依靠傭兵保衛國家,于是“初吉終亂”,盛極一時的羅馬也不可避免地衰亡。反觀現代的瑞士,雖然為中立國,但國防建設水準仍居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納粹德國曾企圖對其實施武裝占領,但由于瑞士嚴陣以待,希特勒終于被迫放棄入侵行動。
初九 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曳”是拖引的意思。“曳其輪”,指拖曳車輪,使車不再前進。“濡”是浸濕的意思。狐貍渡河之時,高舉尾巴,以便游得更快。“濡其尾”,是說初九將尾巴浸濕,泡在水中,以減緩前進的速度。初九以剛爻居陽位,又上與六四相應,好動而上往。然而處在既濟卦的開始,應當謹慎守成,持盈保泰,故誡初九要“曳其輪,濡其尾”,才能無過咎。
例解 一個人小有成就,事業初具規模時,固然應該積極進取,繼續求發展。但是千萬不可因一時的成就而貪功冒進,急于擴大營運規模,一旦周轉不靈而公司倒閉,則前功盡棄,血本無歸。
六二 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喪”,是喪失的意思。“茀”(fú),指車上所掛的帷幕。古代婦人乘車,不能讓別人看到容貌,所以在車上的前后設置帷幕來遮蓋。六二以柔爻居陰位,得下卦中位,具有柔順中正的美德,上與九五剛爻相應。但是處在既濟的時候天下已定,九五身為人主焉有求用人才的誠意?此時六二就如同一位正要車出門的婦人,因為車上所掛的帷幕不見了,以致無法成行。如果她堅持尋找帷幕,以便乘車出發,以求被九五所用,必將違背安分守己的原則。一卦共有六爻,代表六個階段的發展。六個階段一旦完成,則時機改變而客觀情勢也發生變化。所以爻辭說“勿逐,七日得”。比喻六二只要堅守柔順中正的美德,雖然現在不得志,將來必有受重用的一天。
例解 殷商末年,姜尚因商紂無道,避不出仕而于渭水河畔垂釣,以待賢君,終于以八十高齡而得文王重用,成為周代開國重臣。倘若他急于表現而求仕于殷,那時紂王正志得意滿,不納忠諫,姜尚不是助紂為虐,便可能為紂王所殺,又怎會有日后的功業呢?
九三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高宗”指殷商賢王武丁,為殷商的中興之主。“鬼方”,是古代遠離中國的民族。九三以剛爻居陽位,位在下卦離體之上,離是文明,代表九三具有剛強文明的才干。“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表示九三中興君主武丁遠征鬼方,必須經過三年之久方能攻克,可見戰爭勞民傷財,疲弊國力。這是告誡人們不可隨意開啟戰端。而遠方的征伐既已成功,此時最重要的是謹慎防止小人貪功好戰,或仗恃自己的功勞把持大權,以致國政日亂,甚至覆亡。這個道理和師卦上六爻辭意思相同,是要人注意“小人勿用”。
例解 明代中葉以后,政治日壞,國勢日衰,孝宗朱祐樘(1470—1505)力圖振作,推動改革,使衰運中呈現了一番新氣象,史稱“弘治中興”。但是,在斥退小人萬安、李孜省之后,孝宗卻寵信劉吉,不顧群臣再三彈劾,反更加信任重用,使得劉吉得以興大獄,迫害忠臣,朝中善者幾至一空。明孝宗正因不能謹記在中興有成之后,“小人勿用”的道理,才使得改革的成果大打折扣。
六四 仃有衣袽。終日戒。
“仃”(xū),當作“濡”,即滲漏的意思。“衣袽”,指破舊的衣服,可用來塞住舟船上的漏洞。既濟卦到了六四已進入上卦坎體,坎為水,因此以防止水由船上的破洞滲入為戒。又六四柔爻居陰位,處于上下卦的交界處,乃多懼之地,必須隨時注意,防止災變發生。就像在水上行船一樣,要準備衣袽來預防水由船上的破洞流入。從早到晚都須小心戒備,免得船進了水還不知道。唯有防患工具的準備不失于尋常,并能隨時謹慎防止災變的發生,這才是處既濟之道。
例解 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是要人居安而能思危,亦即“仃有衣袽,終日戒”。
九五 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東鄰”、“西鄰”是假借的語詞,猶如說彼此,就像平常所說的這個、那個。“殺牛”,用來比喻盛大的祭典。“禴(yuè)祭”,則是指供品較少的薄祭。既濟卦發展到了九五時,即使以一頭大牛作為犧牲,都不如西鄰祭品雖少,但心意虔誠,反而獲得神明更多的賜福。這是因為祭祀最重要的是虔誠而非祭品的豐厚。九五君王處在既濟時,正當太平盛世,容易養成驕奢的心態,自以為功德蓋世而不再戒慎恭敬。如此一來,即使在祭祀時祭品再豐盛,神明也不會降福。這是告誡治國者,如果想永保長治久安,必須心懷誠敬,謙虛自持,不能只靠豐厚的祭品就可求得神明的賜福。
例解 清朝自順治以至雍正,歷經三朝苦心經營,國勢日漸強大。弘歷(1711—1799)繼位為乾隆帝之后憑恃國力強盛,東征西討,號稱“十全武功”,自封“十全老人”,正可說是如日中天。然而“初吉終亂”,由于乾隆好大喜功,國庫日漸空虛,加上寵信小人和珅,朝政逐漸敗壞,大清的國運開始走下坡,不復強大。此時即使用再豐厚的祭品求上天賜福,以挽國運,已為之晚矣!
上六 濡其首。厲。
上六以柔爻居陰位,處于既濟卦的終極之地,位在坎體的上方,有如狐貍渡河,卻將頭浸濕,其危險顯而易見。
例解 清雍正時的大將年羹堯(1679—1726),平定西北,功勛蓋世,又曾和雍正皇帝為好友,于是驕傲自恃,不可一世,最后終于功高震主,為雍正所殺。
上一篇:白話《易經·離下兌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離下坤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