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鼐
孫家鼐,字燮臣,號蟄生,晚年號澹靜老人,安徽壽州(今屬安徽)人,生于道光七年(1827)。少時飽讀詩書,對四書五經的鉆研尤為刻苦,立志出人頭地。咸豐九年(1859),機會終于來了,孫家鼐通過鄉試、會試,參加殿試,居然一舉奪魁,考中進士一甲第1名。
孫家鼐32歲得中狀元,實乃僥幸,留下“別字狀元”千古笑談。參加殿試時,由于緊張,不慎把漢代名儒董仲舒的“舒”字寫成“書”字,巧的是閱卷官們粗心大意竟未發覺。按規定,殿試閱卷后,選出10份好的答卷疊放在一起,最上面的那份就是本次科考狀元。這10份考卷由閱卷大臣呈送皇帝,決定名次。多數情況下,照原樣發下來,名次自然不會變化。那次殿試,孫家鼐寫的那個別字,10個閱卷大臣沒有一個看出來。咸豐皇帝此時身已染病,正被內政外交一系列麻煩事弄得焦頭爛額,照原樣發回。金殿唱名,孫家鼐得了狀元。再看狀元卷,才發現那個別字。
當上狀元的孫家鼐,初被授予翰林修撰職務,掌修國史。以后歷任侍讀,入值上書房。光緒四年(1878),欽命其在毓慶宮行走,與尚書翁同和一同擔任光緒皇帝的師傅,以儒家經典教授皇帝。經多次升遷,任內閣學士,工部侍郎。這時江西學政陳寶琛上疏請求把明末清初隱居不仕的著名儒家學者黃宗羲、顧炎武的牌位安置在文廟內,與先賢一起享受祭祀,大多數認為不可,孫家鼐與潘祖蔭、翁同和、孫詒經等人再次請求復議,終于使陳寶琛的建議得到朝廷批準。光緒十六年,孫家鼐被授予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兼任順天府尹,成為朝廷高官。
光緒二十年,中日戰爭已勢不可免,朝廷上下主戰輿論極盛,孫家鼐卻極力主張屈辱退讓,不可與日本開戰。光緒二十四年,孫家鼐任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旋被任命為管學大臣。當時朝野到處議論變法之事,維新派主張廢除科舉制,興辦現代學校,學習西學,還要創辦報紙,編撰出版實用的書籍,以傳播時政和科技知識。這些建議都先交孫家鼐審核、復查,他一一耐心地更正裁定,然后上報皇帝。他上疏說: “國家廣泛征集各方人士資政議政,聽取意見固然應不厭其詳,然而執兩用中,能夠精心選擇審度處理,則全要靠皇帝英明決斷。”經他報上的建議基本上能照顧到大局。該年七月,孫家鼐奉清廷之命開辦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并主持管理,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京師大學堂以“廣育人才,講求時務”為宗旨,對于培育人才,傳播新思想、新知識起了重要作用。孫家鼐還向朝廷建議,增設中小學堂、速成學校和醫學校,表現了傾向改良的思想,并與馬吉森一起創辦安陽廣益紗廠,對發展民族工業做出一定的貢獻。戊戌變法失敗以后,主政的后黨討論廢除掉光緒帝,另立新皇帝,孫家鼐獨持異議,認為光緒帝不能廢。接著,他就以年邁多病為借口,請求免去職務,獲得批準。
光緒二十六年,光緒帝在慈禧太后脅迫下西行狩獵,實為逃避八國聯軍兵鋒,諭召孫家鼐赴西安行在,隨后起用他任禮部尚書。回到京城后,拜為體仁閣大學士,轉任東閣大學士,光緒三十一年任文淵閣大學士,光緒三十三年以80高齡晉升為武英殿大學士。他擔任學務大臣,制定規章,調和中國與外國的關系,嚴格確定行事宗旨,勉勵實學推行,學風為之一新。朝廷決定改革官制,任命孫家鼐與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瞿鴻盓負總責,核定職官。御史趙啟霖彈劾奕劻和他的兒子載振受賄并納藝人為妾,朝廷命醇親王載灃與孫家鼐處理此事,經多方調查,并無真憑實據。趙啟霖反坐誣蔑皇室親貴的罪行,被剝奪職務,載振為避嫌乞請免去所兼官職。資政院設立后,欽命貝子溥倫和孫家鼐同為總裁,他們剛直不阿,不搞阿諛奉承那一套。當時朝廷下詔諸臣輪班進講,孫家鼐撰寫《尚書》、《四子書講義》進講。光緒三十四年二月,他主持鄉里舉薦賢才,賞太子太傅銜。孫家鼐資深聲隆,曾蒙圣恩賜一“壽”字,賞賜御書和許多珍品,賜予紫韁,特許在紫禁城內乘坐二人暖轎。宣統元年(1909),孫家鼐再次上疏,以年邁體弱多病告老辭職,皇帝好言撫慰,表示挽留。不久,孫家鼐去世,享年82歲,朝廷追贈“太傅”榮銜,謚號“文正”。
孫家鼐簡約謙恭,一生從不疾言厲色。雖然官職很高,對下屬或門生以禮相待。閉門齋居時,從無不務正業的賓客到其府上。對于已有的權勢,好像害怕一樣極力推避,從不亂用。例如,早年他曾出任提督湖北學政,后又主持山西鄉試和順天鄉試,并總裁京師會試,多次充任閱卷大臣,從沒有營私舞弊。有一次,他把一試卷提入二甲,同僚不贊成,就放棄了。孫家鼐器量寬廣。庚子年(1900),外國人下書要求清政府懲治主張抗擊入侵的禍首,殺戳有關大臣,清廷不敢違抗,表面敷衍。編修劉廷琛認為這有失國體,譴責負責對外事務的官員不敢與外國人爭辯。孫家鼐施禮引罪,主動承擔責任。后來,皇帝下詔要大臣們舉薦御史,孫家鼐大力保舉劉廷琛,認為劉廷琛曾以國家大義見責,為人忠誠耿直,一定不會辜負國家。
孫家鼐留下很多詩詞文章,盛產臭豆腐的山東濟寧“王致和南醬園”(王致和系清代安徽舉子,于康熙八年創制臭豆腐)就有他的墨跡。同治年間,慈禧太后品嘗“王致和南醬園”的臭豆腐,感到格外可口,于是這種臭豆腐便成了御膳珍品。孫家鼐為醬園寫下兩副對聯,一幅為: “致君美味傳千里,和我天機養寸心”; 另一幅為: “醬配龍蹯調芍藥,園開雞趾鐘芙蓉”。兩幅4句的頭一個字合起來,就是“致和醬園”。
上一篇:孫如僅
下一篇: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