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道教美術
以宣傳道教教義與神仙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造型藝術。它包括日常供奉和用于齋醮等祈禳祭祀活動的神仙畫像或雕塑的神像、故事畫、水陸畫以及宮觀的藻飾與法器上的花紋圖案、浮雕等。道教的神仙畫像和石刻造像直接以神仙為創作對象,曾受到佛教藝術的影響。其形式多種多樣,但具體到制作則皆有定式。如天尊披以九色離羅或五色云霞、山水雜錦等。現存的石刻造像以泉州北郊清源山老君像巨型石刻、晉祠彩塑以及元代的龍山石窟最為有名。神仙畫像則歷代不絕,它既運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又力圖體現道教的教義思想。采用“山水”、“當風”等多種藝術手段體現了道教對繪畫神像的種種要求。壁畫在秦漢時的藻飾宮殿和陵墓中就已發現,唐宋時道教壁畫已相當普遍,以《泰山神啟蹕回鑾圖》最為著名。此外還有以道教故事、神仙思想為題材的文人道畫,如晉代的顧愷之,唐代的吳道子都有以道教為題材的作品。宋代道畫吸收了山水花鳥的技法,豐富了道畫的表現力。宋元以后,道教失去朝廷的支持,文人道畫也與民間美術相結合,此后各地民間畫工廣泛從事于壁畫、版畫、年畫以及用于道教齋醮活動的水陸畫等的制作。道教齋醮儀式中廣泛使用民間的藝術作品作為法器及陳設,也采用了民間流傳的人仙、萬年青等作裝飾圖案,木版印制的門神、灶君等神像在民間也廣泛流傳。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道教文學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外交文化·遣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