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知貢舉而失李方叔”
在科舉考試中,有許多本來很有才氣的人,由于不適應這種考試,過不了關,盡管試官挖空心思幫他的幫,也幫不上去,結果喪失了一生施展抱負的機會。
蘇軾在哲宗元祐年間任主考官,知道考生中有個李方叔,才華出眾,人品高尚,許多考生也都認為李方叔中進士是十拿九穩的。為了使李方叔名列前茅,蘇軾趁著考生們入場尋找座位的機會,派人把一個小竹筒送到了李方叔的座位上。偏偏李方叔入場緊張,一到座上就上廁所。李方叔座位的不遠處,是宰相章惇的兩個兒子章持、章援的座位,這兩兄弟入場時,發現人家座位上有個小竹筒,就順手牽羊地拿走了。他們偷偷打開竹筒一看,是一篇《楊雄劉向優劣論》的文章,文筆縱橫,立意超邁。及至考題公布出來,竟和竹筒里的文題一模一樣,章家兄弟得意非凡。一邊照著這篇文章寫卷子,一邊不時地朝著李方叔擠眉弄眼地做鬼臉。李方叔猜出是二章做了手腳,但又不好去要,心神怎么也定不下來,再加上本來就怯場,出場時幾乎交了白卷。這一切蘇軾都悶在葫蘆里。當同考官推薦了第一名考卷時,蘇軾一看和自己所做的非常相似,心里想一定是李方叔,可拆號一看,卻是章持。蘇軾又接著向下翻,到第十名,雖比第一名稍遜一籌,思路卻像自己那一篇,拆號一看,竟是章援。又看到第二十名,文章思路雖與自己那篇不同,卻也有獨到的見解。蘇軾心想,這肯定是李方叔了,他不肯仿照我的作品,獨自立意,更好。同考官黃山谷先動手拆了號一看,馬上笑嘻嘻地對蘇軾說:“祝賀內翰,你取了個好進士,我臉上也有光彩,這人在我任太和知縣的時候,跟我學習過,叫葛敏修。”蘇軾只好苦笑,再也不向下看。李方叔落第了,蘇軾問明了原因,嘆息了很久。“平生漫說古戰場,過眼終迷日五色”。他送李方叔還鄉詩的這兩句話,很能反映他當時的復雜心情。受到這次挫折,李方叔總感到對不起蘇軾的一片苦心,不久即抑郁而死。(詳見《宋稗類鈔·科名》14)
蘇軾的做法,可以說是作弊,但他很有名氣,又很愛惜人才,他所要扶持的人的確又是公認很才華的人,所以人們也就不視為作弊,而當作先輩關懷后進的佳話看待。他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敢于公諸于世。蘇軾后來還多次以“知貢舉而失李方叔”而嘆息過。不過話說回來,李方叔未能被抉起,的確也有自己的致命弱點。一次良好的“機會”失之交臂,就抑郁不起,不能再振奮起來,以自己的才能重新拼搏,精神也實在是很脆弱的。以這樣的精神狀況,即使高中,在仕途上若遇到蘇軾那樣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也一定會一蹶不振,而很難真有作為。
上一篇:蘇聯的督導制度
下一篇:蘇軾為朝云題詩被貶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