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列斯生平簡介,曼德列斯歷史評價,曼德列斯怎么死的?
阿德南·曼德列斯(AdnanMenderes,1899—1961),土耳其民主黨黨魁,前總理。
曼德列斯1899年生于上愛琴地區(qū)艾登省的一個大地主家庭里。父母早亡,在省會附近留給他一處擁有245公頃土地的大莊園。他初中畢業(yè)后到伊茲密爾的一所美國中學上高中,這對他后來成為親美的資產階級政治代表人物有一定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剛滿18歲的曼德列斯應征進入預備軍官學校。還沒來得及上前線,戰(zhàn)爭就結束了。之后,他回到自己的莊園。這一時期,英法意等協(xié)約國家利用土耳其戰(zhàn)敗的時機,著手兌現(xiàn)他們在大戰(zhàn)期間締結的瓜分土耳其的密約。首都伊斯坦布爾和海峽地區(qū)在英法意占領軍控制之下。英國軍隊還占領了東色雷斯、黑海沿岸和安納托利亞鐵路沿線的一些戰(zhàn)略要地。法軍占領了安納托利亞東南部。1919年5月15日,希臘軍隊在協(xié)約國慫恿和庇護下,在伊茲密爾登陸,接著攻占了包括艾登在內的廣大地區(qū),意大利軍隊也在安納托利亞西南部登陸。外國勢力的侵略和瓜分威脅迫使土耳其人民在凱末爾領導下奮起自衛(wèi),掀起了救國運動,各地紛紛成立保護權利協(xié)會、反對兼并協(xié)會等民族主義組織。愛琴地區(qū)的抵抗運動更是風起云涌。許多武裝游擊隊成為打擊入侵者的主要力量。
此時,曼德列斯是個20歲剛出頭的青年。在希臘軍侵占他的家鄉(xiāng)、國家面臨滅亡厄運的危急時刻,他拋開了農莊事務,也投身到抵抗運動中來,成了民族武裝力量科爾勒鎮(zhèn)分部副主任,接著又成為民族武裝力量第六師師長的副官。他積極領導當?shù)氐叵陆M織,努力提高游擊隊的軍事素質。1919年6月,游擊隊在群眾支持下,曾一度解放了艾登。不久,希臘入侵軍隊大舉反攻,重又占領了它,這兩次戰(zhàn)斗就在曼德列斯的莊園附近進行,他的莊園成了游擊隊的掩蔽所。他還為游擊隊提供了不少糧食,曼德列斯為抵抗運動作出的努力,曾經得到凱末爾的贊賞。
1923年土耳其民族解放戰(zhàn)爭勝利結束,曼德列斯回到自己的莊園。他采用先進的耕作方法,大膽試種棉花獲得成功,積累了大量財富,為他以后進入政界提供了必要的資金。
由于連年戰(zhàn)爭的破壞,年青的土耳其共和國資金缺乏,人民貧困。西方帝國主義大國企圖從政治上、經濟上孤立它,遏制它。凱末爾黨人為了維護國家的政治、經濟獨立,被迫采取國家主義政策,即利用國家資金來發(fā)展經濟,私人資本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忽視。這一政策遭到黨內外一些人士的不滿和反對。1930年8月,曾任總理的駐法大使費特希(奧克亞爾)發(fā)起成立自由黨,目的在于謀求私人的自由發(fā)展和積極引進外國資本。自由黨綱領宣布,“不能接受阻礙公民幸福和公民在財政和經濟方面各種主動行動的政府干預。”受過美國教育的曼德列斯認為這是投身政治的好時機,立即出來籌建自由黨艾登省黨部,當上了省黨部主任,并在市政選舉中擊敗了共和人民黨。自由黨發(fā)展迅速。社會上各種敵視改革的宗教、封建分子都匯集到自由黨旗幟下,對資產階級地主的共和政治制度形成了一種威脅。費特希和凱末爾感到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是違背創(chuàng)建自由黨的最初意愿的。于是就在該黨成立100天時宣布解散。曼德列斯在自由黨解散后加入執(zhí)政的共和人民黨。他利用人民黨改組省黨部的機會,擔任了艾登省黨部主任。1931年5月曼德列斯當選為大國民議會議員,不久擔任了擁有很大權力的黨的督察員。當選議員之后,他仍繼續(xù)接受法律教育,成為一名律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曼德列斯的政治野心逐漸膨脹。他曾通過別人要求當時的總理薩拉吉奧盧①接受他參加內閣擔任農業(yè)部長。薩拉吉奧盧沒有同意他的請求。盡管如此,曼德列斯在議會預算委員會內仍悉心鉆研怎樣管理國家事務。他直言不諱地說:“要忍耐,有朝一日會輪到我的!”
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在戰(zhàn)爭期間發(fā)了橫財。他們的經濟實力有了較大增長,更加迫切要求放松國家主義政策,采取依靠外國援助和鼓勵私人資本的辦法來發(fā)展經濟。廣大勞動人民對共和人民黨伊斯梅特·伊諾努的專制統(tǒng)治十分不滿。在戰(zhàn)后國際民主潮流影響下,土耳其形成了一個較強大的民主運動。曼德列斯看準時機,于1945年6月7日,聯(lián)合前總理、伊茲密爾議員杰拉爾·拜亞爾,伊切勒議員、省長雷菲克·科拉爾坦,卡爾斯議員、著名歷史學家富阿德·柯普呂呂發(fā)表四人聲明,聲稱“從1925年以來,政治自由權利就受到了某些壓力和限制”,建議對黨綱和國家法律進行某些修改。當他們的建議被共和人民黨領導集團拒絕以后,他們在9月又在報上發(fā)表署名文章,批評政府和人民黨奉行“極權主義”路線。曼德列斯揭露“人民意志的自由表達受到阻礙”,“議員選舉帶有指定的性質”,鋒芒直指共和人民黨領導。不久,曼德列斯和柯普呂呂兩人被共和人民黨除名。12月初,杰拉爾·拜亞爾及其同僚一起退出共和人民黨。1946年1月7日,拜亞爾同曼德列斯等人一起倡議建立了民主黨,曼德列斯成為該黨的中央執(zhí)行局委員。作為黨的發(fā)言人,他宣稱“國家渴望自由”,“當前需要多黨制”、“反對狹隘的黨派利益”,要求實現(xiàn)美國式的議會民主。
1947年1月,民主黨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曼德列斯的積極活動下,大會通過了“自由公約”,宣稱要“為自由而斗爭”,反對“一個民族、一個黨和一個領袖”的提法,曼德列斯利用民主問題作文章,鼓動和爭取了大批支持者。1950年大選中,民主黨還利用一部分選民的宗教情緒,并靠許諾民主的欺騙宣傳,取得了53.7%的選票和83.7%的議席。從此民主黨成為執(zhí)政黨。該黨主席拜亞爾當選為共和國的第三任總統(tǒng),曼德列斯被提名擔任政府總理。由于首次實施總統(tǒng)職位和執(zhí)政黨主席職位分離原則的結果,曼德列斯繼拜亞爾擔任黨的主席。從這時起,政府總理實際成為國內和黨內最有權勢的人物。曼德列斯是民主黨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推行者。
民主黨在對內對外政策上和共和人民黨并無實質性差別。民主黨執(zhí)政以后,它的資產階級地主政黨的實質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競選綱領中的一些民主許諾,如捍衛(wèi)公民權利和自由,給予工人罷工權利等,早被曼德列斯等人置諸腦后。曼德列斯政府派出討伐隊鎮(zhèn)壓布爾薩、阿達納等地農民奪取地主土地、牲口,拒絕納稅的革命行動;根據(jù)反動法令殘酷懲處和平民主運動的參加者;頒布反動新聞法,對散布“損害國家威信或導致不安定”的新聞的人要處以1—5年的監(jiān)禁和罰款。黨內有不同意見的人士受到排擠打擊。1955年,民主黨9名議員被清除出黨,其中包括前中央委員、內務部長卡拉奧斯曼奧盧。不無諷刺意義的是,卡拉奧斯曼奧盧在給他三十年代的老搭檔曼德列斯的信中寫道:“我們民主黨人什么也沒有改變。我們前任時的極權制度依然存在。我們的新制度不僅不保證個人的權利,而且是某種形式的獨裁。……民主黨在自由的口號下掌握了政權,現(xiàn)在卻連黨內都沒有自由”。
在對外政策方面,曼德列斯積極投靠美帝國主義,妄圖在中東稱霸。他宣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世界已分成兩個相互敵對的陣營”,“幻想站在這兩個陣營之間或同兩個陣營都進行合作是不負責任的。”上臺伊始,他就違背憲法規(guī)定,未經議會同意,擅自決定派出一個旅(4500人)參加朝鮮戰(zhàn)爭。當時美國駐安卡拉大使D·沃德福特回憶說:“他們(指土耳其總理和外長)一收到消息就把我請去,問我他們應該派出多大規(guī)模的一支部隊。我還沒回答,他們就告訴我決定派一個師去。經過長時間的勸說,他們才同意派小一點的部隊——旅。這是當時我們能夠裝備并立即派出的最大部隊。”這充分暴露出曼德列斯追隨美國侵略政策,敵視中朝兩國人民的立場。土耳其軍隊剛到朝鮮,就受到朝中兩國軍隊的殲滅性打擊。曼德列斯仍然不吸取教訓,繼續(xù)向朝鮮戰(zhàn)場派出侵略軍,甚至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簽字以后,仍堅持定期輪換部隊。
在曼德列斯的積極鼓動下,土耳其于1952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接著,他又按照美國的旨意,企圖拼湊巴爾干同盟,由于南斯拉夫反對而遭到失敗。1955年,在美國授意下,土耳其同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成立了中央條約組織,為美帝國主義把北約和東南亞條約組織聯(lián)成一氣,完成對蘇聯(lián)和中國的包圍圈效了犬馬之勞。同年10月,曼德列斯聲稱:“作為北約的積極成員,我們滿懷決心……采取進一步措施擴大巴格達條約,并使之成為一個真正的組織。”1958年7月美國入侵黎巴嫩時,曼德列斯政府公然站在美國一邊與阿拉伯人民為敵。外長佐爾魯聲稱:“土耳其完全支持美軍在黎巴嫩登陸,土耳其政府給美國以援助。”1959年秋,當美國在遠東的侵略活動造成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時,曼德列斯政府的外長出來聲明:“臺灣問題涉及國際安全的基本原則。假如美國被迫在臺灣海峽卷入戰(zhàn)爭,土耳其就給美國以援助。”總之,曼德列斯在國際事務中是以美國的世界戰(zhàn)略為基調的。1954年1月曼德列斯訪美時,曾對當時的美國副總統(tǒng)尼克松作過這樣的表白:“美國是一個有權進行領導的國家,我們懷著欽佩的心情緊跟美國的每一個步子。土耳其不僅同美國一樣看問題,而且毫不猶豫地采取同美國一樣的措施。”
曼德列斯的親美政策,受到了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贊許和犒賞。1958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麥克洛伊說:“我們感謝土耳其在北約和自由世界的防務方面經常堅定地支持自己的盟友。”為此,美國不斷給曼德列斯政府提供援助。到1958年土耳其一共得到32億美元的援助。其中經濟援助不足7億,僅占21%,其余79%的美援用于軍事目的。同期土耳其預算的直接軍費開支為75億多里拉,大約比從美國獲得的經濟援助多2倍半。
曼德列斯執(zhí)政10年唯一引以自夸的成就,是經濟建設事業(yè)有了較快的發(fā)展。曼德列斯上臺以后,認為“土耳其是個農業(yè)國,只有農村才能使城市繁榮,應首先發(fā)展農村。”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改變中世紀式的農業(yè)生產方式,提倡使用現(xiàn)代化農機具,增加農業(yè)貸款,擴大灌溉面積,使用化肥,改良種子,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在農村地區(qū)修筑道路等。這些措施刺激了農民采用先進技術,擴大耕地和增加產量。農業(yè)在短期內有了較大發(fā)展。1950—1960年十年間,農業(yè)生產平均增長率達到5%。耕地面積從1,450萬公頃增至2,326萬公頃。主要作物小麥產量由387萬噸增至845萬噸。拖拉機擁有量從不足2,000臺增至40,000多臺。工業(yè)方面,由于積極扶植私人資本,引進外資等措施,也有了較快的發(fā)展。10年間工業(yè)生產平均增長率為8%。人均收入從1950年的434里拉增至601里拉。從經濟發(fā)展中獲得最大好處的是大資本家和大地主。曼德列斯一上臺就提出了“在每一個街區(qū)都要培植出百萬富翁”的口號。私營經濟有了很大發(fā)展。1950年工業(yè)產值中私營經濟僅為42%,到1961年已增至51%,難怪曼德列斯執(zhí)政時代要被資產階級譽為“黃金時代”了。
但是,這些“經濟成果”的代價都是十分高昂的,它是以犧牲國家的經濟獨立得來的。曼德列斯執(zhí)政10年,財政赤字高達21億5千萬里拉,為每年預算的15—18%,這造成了通貨膨脹,稅收增加,債臺高筑的惡果。到1960年,土耳其外債達到120億里拉,內債達70億里拉,土耳其的黃金儲備中有102噸抵押在國外銀行,只有16噸是可以自由支配的。
曼德列斯的內外政策不僅受到反對黨的批評指責,而且引起了廣大人民理所當然的憤怒。1957年大選,民主黨只獲得48%選票,遠遠低于1954年大選57%的得票率。這充分表明選民對曼德列斯政權的幻想開始破滅。曼德列斯為了維護民主黨的獨裁統(tǒng)治,采取高壓政策。1957年禁止集會和示威游行,給軍警向示威者開槍的權力,進而取締社會黨和民族黨,沒收共和人民黨的財產,封閉受共和人民黨控制的“人民之家”,同時,與宗教勢力進一步加強政治結盟。1959年曼德列斯從倫敦回國途中坐機失事,許多同機者死于非命,曼德列斯本人卻幸免于難。這一純屬偶然的事件竟被利用來大肆宣傳,把曼德列斯捧為“圣徒”,企圖用上帝的圣靈來為曼德列斯政權增添活力。
曼德列斯所有這些作法都已無濟于事。1960年4月,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的廣大青年學生相繼走上街頭,舉行大規(guī)模示威,要求曼德列斯辭職。5月21日,安卡拉軍校學員也加入反政府示威者的行列,使局勢更加白熱化。5月27日,一些青年軍官發(fā)動政變,逮捕了曼德列斯、拜亞爾等黨政要人。1961年3月,在馬爾馬拉海的亞瑟島上開始對曼德列斯等人進行審訊。經過6個多月的審訊,法庭莊嚴判處曼德列斯等人極刑。1961年9月17日,曼德列斯在伊姆拉勒島上被絞死。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fā)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20.html
上一篇:摩爾根生平簡介,摩爾根歷史評價,摩爾根怎么死的?
下一篇:朋佐爾生平簡介,朋佐爾歷史評價,朋佐爾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