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虎門喋血
1841年2月中旬,義律在獲悉清廷向廣東調兵遣將和對英宣戰的消息后,便立即命令英軍備戰,準備進攻虎門和廣州,以收先發制人之效。至25日前,英軍已完成了進攻虎門的臨戰準備。英軍經過偵察,發現清在下橫檔島沒有設防,便于25日下午派出炮兵分隊,到此安設炮位。26日清晨,占據下橫檔島的英軍炮兵,猛烈炮擊清設防的上橫檔島,并派艦船阻斷清軍增援上橫檔島的水道,另以4艘軍艦由西航道駛入,對上橫檔島形成半月形包圍。上橫檔島的清守軍被壓縮于炮臺內,英軍趁勢在西端的永安炮臺附近登陸。經過激戰,清守軍犧牲300多人,一部分被俘,少數突圍,上橫檔島被英軍占領。同日上午11時半,英兩艘最大的軍艦“伯蘭漢”號和“麥爾威厘”號趁漲潮之機冒著炮火駛抵距南山1里左右的水域,并炮擊清威遠、靖遠炮臺。關天培在靖遠炮臺指揮清守軍沉著應戰。不久,3000多英軍在炮臺翼側登陸,威遠、靖遠、鎮遠三炮臺守軍在敵炮猛烈轟擊下,堅持抗擊一個半小時,鎮遠炮臺守軍不支先潰。在靖遠炮臺的關天培受了重傷,仍堅持戰斗,最后英勇犧牲。靖遠炮臺守軍隨關天培陣亡者數十人。當日下午4時左右,英軍另一部進攻西岸南沙山下的炮臺,清守軍未予抵抗便四散潰逃。至此,虎門要塞各炮臺除大虎山臺外,全被英軍攻破。
虎門的失陷,清軍未在下橫檔島設防和未防敵翼側登陸,是最大的失策。如果事前在下橫檔島設防,就可使上橫檔島不致受到英軍的直接威脅和炮火控制;如果注意防敵的側翼登陸,就不至于如此迅速地陷入被動而無法解脫。
上一篇:清軍大沽失利
下一篇:清華大學“反復辟回潮”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