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精神病院的斯美塔納
斯美塔納·貝德里希(1824—1884)。捷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自幼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六歲即公開演奏,并嘗試作曲。中學畢業后自修音樂。1943年赴布拉格,從普羅克什學習鋼琴和音樂理論。1848—56年在布拉格從事教學和創作,并創辦音樂學校,任負責人。這個時期結識了柏遼茲和舒曼,對他理解肖邦、李斯特的音樂有很大幫助。1856年起住在瑞典哥德堡,任樂團指揮,并從事創作、評論活動,曾到德國、丹麥、荷蘭等地舉辦鋼琴演奏會。1861年回到布拉格,從此再未出國。
斯美塔納的藝術觀是在捷克民族復興運動影響下形成的,他的創作特征是不采用民間原有曲調,而是根據民間音樂的特點,創作出具有鮮明的捷克風味和民族性格的音樂。1848年捷克爆發革命,使他的世界觀發生決定性的轉折,他與激進青年交往,參加大學生組織的“同心社”,積極投身革命,參加街壘戰斗。并寫作了合唱曲《自由之歌》、管弦樂曲《歡呼序曲》、《學生兵團進行曲》、鋼琴曲《革命進行曲》等。革命失敗后,主要教課維持全家生活,三個孩子接連夭折,對他刺激很大,感到在布拉格無法容身,于是1856年到了瑞典。在國外期間以波爾卡舞曲形式創作了鋼琴曲《回憶捷克》,還寫作了三首充滿戲劇性和崇高激情的交響詩《理查三世》、《華倫斯坦陣營》和《哈孔·雅爾》。1861年返回捷克后,開始了捷克民族歌劇的創作。他共創作了八部歌劇:第一部《在波希米亞的勃蘭登堡人》是十三世紀捷克人民反抗勃蘭登堡封建主統治的歷史劇。隨后寫成《被出賣的新娘》,是表現捷克人民風俗習慣和歡樂精神的喜劇,民間歌舞貫穿全劇,管弦樂描繪了農村的生活情景,具有濃隨的民間音調特性,是最受歡迎和流行最廣的一部歌劇。《達利波爾》是民族正歌劇,《莉布謝》展示了一個古捷克女執政官的民族英雄形象,后來成為重大節日上演的傳統劇目。這個時期他不斷受到論敵的攻訐和凌辱。新的歌劇《二寡婦》受到攻擊,他的精神受到嚴重摧殘,甚至最后造成耳聾,不得不辭去指揮職務,遷居鄉下繼續從事創作。完成四部歌劇《吻》、《秘密》、《鬼墻》、《薇奧拉》(只寫了一幕)。他的劃時代的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也在這個時期寫成,由《維謝赫拉德》、《伏爾塔瓦河》、《莎爾卡》、《波希米亞的田野和森林》、《塔博爾》、《布拉尼拉》六首篇幅較長、獨立的、但形象與主題互有聯系的六首交響詩組成。他的弦樂四重奏《我的和生活》由四個樂章組成,可以說是作家的自傳。小提琴曲《我的故鄉》是一幅家鄉風土人情的素描。他的鋼琴曲四首波爾卡和十首捷克舞曲都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斯美塔納的創作和演出活動對捷克民族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被公認為捷克民族樂派的奠基人。在奠立捷克古典音樂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與格林卡在俄羅斯音樂上所起的作用相媲美,被譽為“捷克的格林卡”。晚年生活異常艱難,靠出賣作品為生,精神越來越不好,常常出現幻覺,有時甚至失去理智,最后在布拉格精神病院去世,遺體安葬在維謝格拉德公墓。
上一篇:松井石根血洗南京
下一篇:死亡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