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筌畫鳥有失誤
黃筌(公元903—965年)是我國五代時期最重要的花鳥畫家,傳說黃筌在孟蜀宮殿中創(chuàng)造性的畫了鶴的六個姿態(tài):唳天——舉首張喙而鳴,警露——回首引頸上望,喙苔——垂首下啄于地,舞風——乘風振翼而舞,疏翎——轉項毪(整理)其翎羽,顧步——行而回首下顧。”由于這些鶴畫得形神兼?zhèn)?,這個宮殿也因而改名“六鶴殿”。黃筌還在殿堂上描繪了野雉而使呈貢來的鷹鶻誤認為是活野雉要撲上去捕捉。這些傳說都說明黃筌以禽鳥畫得非常真實,使當時的花鳥畫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F存的《珍禽圖》畫稿就把表現的對象描繪得異常精確和工整,十只不同的鳥,兩只龜和若干昆蟲,畫得既簡潔又有生命感。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突出貢獻和地位的畫家,也曾因對禽鳥觀察有誤受到批評。宋代的大文學家大畫家蘇軾就對黃筌畫的鳥看出了破綻。他說“黃筌畫飛鳥,頭頸和雙足同時伸展。我實際觀察了鳥飛的姿態(tài),鳥飛的時候,如果頭頸縮回,腳就伸展。腳若縮回,頭頸就伸展,沒有兩者同時展開的。可見觀察事物不仔細,雖然著名畫師也有疏漏。所以,有修養(yǎng)的人是要勤學習、多請教的。”這段話足以說明,即使是著名畫家,創(chuàng)作任何作品也不能忽視對生活的仔細觀察。
上一篇:黃土高原“無煤區(qū)”找到了煤田
下一篇:丁汝昌寧死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