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李慰萱的艱難出世
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吳方和長沙鐵道學院的數學教授侯振挺,兩位數學專家可謂慧眼識英才,他們共同將浙江寧波硫酸廠的一名工人李慰萱發掘出來,從此中國就又多了一位數學家。
李慰萱曾是寧波中學的數學高材生,他在全市高三數學競賽中曾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可是他報考大學時竟未被錄取。不是他學習成績不合格,也不是他政治表現不好,而是他的政審不合格,換言之,就是他的出身不好,血統有問題。幸而李慰萱并不氣餒,他當過礦工、曬鹽工、硫酸廠工人,但在工馀,他從不放棄對數學的鉆研。后來就寫出了三萬多字的《最優分批問題在N≥3n情形下的解》,發表于《數學學報》。他以頑強的毅力,刻苦自學了二十年,終于有了初步成果。他的成果引起了吳方和侯振挺兩位專家的注意,終于把他調到了長沙鐵道學院數學系。本來二十年前李慰萱就應當直步數學的殿堂,可是由于他的血統“不純”,一下子就被耽擱了二十年。
血統壓人的現象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愈演愈烈。直到“文革”期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猖獗一時,許多青少年因血統不純被罵做黑五類的狗崽子,別說上學深造,連人生的許多基本權利都被剝奪。所謂工農兵大學生就是那一時代的產物。這種孤立自己的反動血統論雖然遭到批判,但在其籠罩下,又使多少人才遭到壓抑,這是無法統計的。
上一篇:數學大師與集合論的誕生
下一篇:數學界一度認為虛數是詭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