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不等于藝術的本質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他不僅留給后世一批文學巨著,而且在文藝理論領域內也卓有成就,《藝術論》是他留給后世的一部美學名著。
《藝術論》成書時間長達十五年之久,在書中,托爾斯泰對流行的各種各樣的美與藝術的定義作了批判,然后提出了自己對藝術本質的看法,在給藝術下定義之前,他說首先應該不再把藝術看作享樂的工具,而把它看作人類生活的條件之一,接著說藝術是人與人相互之間交際的手段之一。正象傳達出人們的思想和經驗的語言是人們結為一體的手段,藝術的作用也正是這樣。不過,藝術這種交際的手段和語言有所不同: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自己的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自己的感情。接著他舉了幾個例子,一個遇見了狼而受過驚嚇的男孩子把遇狼的事敘述出來,他為了要在其他人心里引起他所體驗過的那種感情,就敘述他所遇到的一切。如果男孩敘述時再度體驗他所體驗過的感情,以之感染了聽眾,使他們也體驗到他所體驗過的一切——這就是藝術。再比如,如果一個人在現實中或想象中體驗到痛苦的可怕或享樂的甘美。他把這些感情在畫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現出來,使其他人為這些感情所感染,那么,這樣的,這也是藝術。至于感情是強烈還是微弱,是有意義的還是微不足道的,是壞的還是好的,這些都無關緊要,只要它們感染讀者,觀眾,聽眾,就都是藝術的對象。因此托爾斯泰這樣給藝術下定義“作者所體驗過的感情感染了觀眾或聽眾,這就是藝術。”
我們說藝術是現實的反映,托爾斯泰雖然是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卻忽略了這一點。不過離開感情談藝術,是不可能的。因為不管什么藝術作品總要表現一定的情感。但是感情只是藝術的一個具體的特點,除此之外,藝術還有別的特點,如想象的特點,虛構的特點,符號的特點。如果只用藝術的某一具體特點來給藝術下定義,就象問“美是什么?”而回答說“美是鮮艷”一樣,是一種帶有經驗性的以偏蓋全的痕跡。
所以,我們不僅要考慮到我們從日常經驗得來的藝術的具體特征,而且還要求把這些具體特征綜合起來進行抽象的思考和邏輯的把握,由個性到共性,由特殊到一般,得出藝術的共性。
上一篇:情況不明“鳥”入籠
下一篇:情網無情——伽羅華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