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邵雍》人物故事小傳
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北宋范陽人(今河北涿縣)人,又稱為“百源先生”或“康節先生”。少年時,學習刻苦。朝廷屢授之以官職,但不赴任,曾出游河、汾、淮、漢等地,晚年時居于洛陽,與當時名士司馬光、富弼、呂公著等關系十分密切。當時著名道士陳摶曾傳授其以《先天圖》,后隨李之才學得《先天圖》、《河圖》、《洛書》及象數之學。邵雍苦學研習,根據《易經》關于八卦形成的解釋及道教思想,創先天象數學,并提出自己對道的看法和觀點,邵雍象數之學,源出陳摶,有承于道教,推崇老莊,其思想是用儒學融合道學之典型。著有《皇極經世》等著作。
[正 史]
邵雍字堯夫。其先范陽人,父古徙衡漳,又徒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親伊水上,遂為河南人。
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①欲樹功名。于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已而嘆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獨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久之,幡然②來歸,曰:“道在是矣。”遂不復出。
北海李之才攝③共城令,聞雍好學,嘗造④其廬,謂曰:“子亦聞物理性命之學乎?”雍對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圖》、《洛書》,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圖像。之才之傳,遠有端緒,而雍探賾⑤索隱,妙語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及其學益老,德益邵⑥,玩心高明,以觀夫天地之運化,陰陽之消長,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深造曲暢,庶幾所謂不惑,而非依仿象類、億則屢中者。遂衍宓羲先天之旨,著書十余萬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鮮矣。
初至洛,蓬蓽⑦環堵,不芘⑧風雨,躬樵爨以事義母,雖平居屢空,而怡然有所甚樂,人莫能窺也。及執親喪,哀毀盡禮。富弼、司馬光、呂公著諸賢退居洛中,雅敬雍,恒⑨相從游,為市園宅,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曰“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旦則焚香燕坐,晡⑩時酌酒三四甌(11),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興至輒哦詩自詠。春秋時出游城中,風雨常不出,出則乘小車,一人挽之,惟(12)意所適,士大夫家識其車音,爭相迎候,童孺廝隸(13)皆歡相謂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復稱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別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窩”。
司馬光兄事雍,而二人純德尤鄉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飭曰:“毋為不善,恐司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氣粹然,望之知其賢,然不事表襮(14),不設防畛(15),群居燕笑終日,不為甚異。與人言,樂道其善而隱其惡。有就問學則答之,未嘗強以語人。人無貴賤少長,一接以誠,故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16)。一時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風聞天下。
熙寧(17)行新法,吏牽迫不可為,或投劾去。雍門生故友居州縣者,皆貽書訪雍,雍曰:“此賢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份賜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18)詔求遺逸,留守王拱辰以雍應詔,授將作監主簿,復舉逸士,補潁州團練推官,皆固辭乃受命,竟稱疾不之官,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贈秘書省(19)著作郎(20),元祐(21)中賜謚康節。
雍高明英邁,迥出千古,而坦夷渾厚,不見圭(22)角,是以清而不激(23),和而不流(24),人與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顥(25)初侍其父識雍,論議終日,退而嘆曰:“堯夫,內圣外王之學也。”
雍知慮絕人,遇事能前知。程頤嘗曰:“其心虛明,自能知之。”當時學者因雍超詣之識,務高雍所為,至謂雍有玩世(26)之意;又因雍之前知,謂雍于凡物聲氣之所感觸,輒以其動而推其變焉。于是摭世事之已然者,皆以雍言先之,雍蓋未必然也。
雍疾病,司馬光(27)、張載(28)、程顥、程頤(29)晨夕候之,將終,共議喪葬事外庭,雍皆能聞眾人所言;召子伯溫謂曰:“諸君欲葬我近城地,當從先塋爾。”既葬;顥為銘(30)墓,稱雍之道純一不雜,就其所至,可謂安且成矣。所著書曰《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詩曰《伊川擊壤集》。
《宋史》卷四二七
之才初為衛州獲嘉主簿、權(31)共城令。時邵雍居母憂于蘇門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爨以養父。之才叩門來謁,勞苦之曰:“好學篤志果何似?”雍曰:“簡策之外,未有跡也。”之才曰:“君非跡簡策者,其如物理(32)之學何?”他日則又曰:“物理之學學矣,不有性命之學乎?”雍再拜愿受業,于是先示之以陸淳《春秋》,意欲以《春秋》表儀(33)《五經》,既可語《五經》大旨,則授《易》而終焉。其后雍卒以《易》名世。……之才歸葬青社,邵雍表(34)其墓,有曰:“求于天下,得聞道之君子李公以師焉。”
《宋史》卷四三一
[注 釋]
①慷慨:意氣激昂,奮發。②幡然:迅速改變的意思。③攝:任職,統攝。④造:拜訪。⑤賾:幽深深奧的意思。⑥邵:高尚、美好。⑦蓬蓽:蓬門蓽戶,指貧苦家庭。⑧芘:通庇。⑨恒:經常,常常。⑩晡:申時,指下午3點到5點。(11)甌:小的盆或盂。(12)惟:通“雖”。(13)廝隸:剝削階級家內從事劈柴、養馬等雜役的奴仆。(14)襮:外表。(15)畛:分界、界線。(16)化:感化,教化。(17)熙寧:宋神宗趙頊年號(公元1068—1079年)。(18)嘉祐:宋仁宗趙楨年號(公元1056—1063年)。(19)秘書省:官署名,下屬機構有太史、著作二局,長官有秘書監等,明代時并入翰林院。唐宋以后,秘書省官員均稱“清貴之選”。(20)著作郎:官名,職掌修撰國史及皇帝起居注等,職閑稟重,地望清美,是豪門貴族士族子弟進身之階。(21)元祐:宋哲宗趙煦年號(公元1086—1094年)。(22)圭:一種玉器,長條形,上圓下方,古代帝王諸侯舉行典禮時拿在手里。(23)激:偏激。(24)流:合流,趨同于。(25)程顥:(公元1032—1083年)世稱明道先生、宋洛陽人,與弟程頤從師于周敦頤,同為宋代理學家。他認為“天理”是自然界與社會生活的最高準則,在倫理道德上則表現為三綱五常,體以“天理”則依靠個人的內心靜養。(26)玩世:戲弄人生,不珍惜時光。(27)司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實,宋陜州夏縣人,宋代政治家、史學家。他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成就很大。(28)張載:宋哲學家,字子厚,陜西眉縣人,主張世間萬物為氣,“理在氣中”,關中人宗學之。稱“關學”,世稱橫渠先生。(29)程頤:見程顥。(30)銘:刻、鑄在器物上記述事實,頌領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辭,這里用作動詞,作銘為某人。(31)權:權攝,暫時代理或兼任官職。(32)物理:指人或事物的本質源起。(33)儀:取法于。(34)表:(墓)碑上的碑文,這里用作動詞。
上一篇:《道生》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道生》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郅惲》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郅惲》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