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正名
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正,事不正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認為要解決當時“禮崩樂壞”、“貴賤無序”的社會危機,就要用周禮的等級名分把被破壞了的“名”、“實”關系校正過來,即“正名”。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嚴格遵守應有的名分,不能違禮犯上,這樣便可回到“貴賤不愆”、尊卑上下“各有等衰”的周代奴隸主階級統治的“盛世”,維護統治秩序。“正名”思想的社會作用是用周禮的形式匡正已經產生變化的社會現實,在政治上是一種違反社會發展規律的保守思想。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歌劇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民族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