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梅園·梅園香雪海
無錫花事繁忙,以梅為最盛。梅園遙臨太湖,背倚龍山,為近代大企業家榮德生出資興建。精巧的建筑錯落于花叢中,園外“七十二峰青未斷”,園內“萬八千株芳不孤”。入門古柏翠藤中,有大石書“梅園”二字,左側有洗心泉,辟于1917年,泉側石上刊有“物洗則潔,心洗則清,吾浚此泉,即以是名”的題跋。
順山路而上,有六角亭名“天心”,取“梅花點點皆天心”之意。亭前三塊太湖石屹立,稱米襄陽拜石,是清代大學士金壇人于敏中園內舊物。石高丈余,有八十一孔,大可容拳,小僅納指,形態古奇。亭臺由黃石壘砌,穿臺下幽洞,拾級登亭,倚欄小坐賞景,只見山溪蜿蜒,流水淙淙,紅梅、綠萼相映襯,大有“疏影橫斜水清淺”的情趣。溪上小橋名野橋,古人有“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之句,徘徊橋上,令人想起此境。天心臺周圍梅林最盛,有許多名貴的佳種:潔白素凈的玉蝶,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綠萼、紅顏淡汝的宮粉,胭脂滴滴的朱砂,濃顏如墨的墨梅等。老干古梅,姿態橫生。早春梅花盛開,堪稱花山雪海。穿過天心臺側花徑,可見一片桂花林,迎面三間敞廳,即香雪海屋,屋建于1944年,取“遙看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之意。當年,榮德生輾轉托人覓得康有為“香雪海”題名。1919年8月,康有為來梅園游覽,見此匾竟是冒名假托,一怒之下,他揮筆重題“香海”,并即興賦詩:“名園不愧稱香海,劣字如何冒老夫?!為謝主人濡大筆,且留佳語證真吾。”可惜,康有為題字已失。1979年,康有為的學生、著名女書法家蕭嫻再書“香海”橫額,重掛原處,成就一段文字佳話。香雪海軒后有“一生低首拜梅花”橫額,字跡雋秀,是無錫書法家金峙程所書。
香雪海屋前側有小池“研泉”,相傳開此池時,在池底得端硯一方,長7寸,寬4寸,顏色古雅,硯背刻“文光射斗”四字,“研泉”之名即由此而來。和香雪海屋南北呼應的三間正廳,中間高懸“誦豳堂”匾額,有巨幅梅花中堂,兩側有顏體豳風八章,老辣古樸。
穿行在冷香沁脾的香雪海中,令人想起廬梅坡的著名梅雪詩:“梅雪爭春未肯降,詩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且看早春的梅園香雪,梅花乎?雪花乎?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泉州之旅·開元寺·桑蓮法界
下一篇:清清滇黔韻·大理之旅·蛇骨塔·段赤城獻身除大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