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格魯派
藏傳佛教(喇嘛教)的一個教派,因該教派喇嘛平常戴黃色僧帽,又稱“黃教”。15世紀初,藏族喇嘛宗喀巴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進行宗教改革,創建了格魯派。該派主張學行并舉,顯密并重,要求僧人嚴持戒律,獨身不娶,加強寺院的組織和管理,故稱“格魯派”(格魯意為“善規”)。該派創建后發展迅速,并逐漸形成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兩個活佛轉世系統。清順治十年(1653),達賴五世被清政府冊封為“達賴喇嘛”,取得了喇嘛教各派總首領的地位。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班禪五世被冊封為“班禪額爾德尼”,此后,達賴和班禪的轉世都須經清朝政府的認可,該派由此成為西藏地區的執政教派,并逐步流傳到藏、蒙等其它民族地區。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格致書院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梅嶺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