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禍起蕭墻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之后,這個農民政權日益明顯地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農民領袖的思想也隨之逐漸蛻化,洪秀全集大權于一身,日益講求帝王和宗教儀制;東王楊秀清則居功自傲,挾制天王,欺侮同僚,極力樹立自己的權勢。1856年(咸豐六年),太平軍攻破江南、江北清軍大營,天京城圍暫時緩解,楊秀清被勝利沖昏頭腦,個人權威思想惡性發展,逼迫洪秀全封其為“萬歲”,洪秀全佯為應允,隨即密詔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回京“勤王”。當年9月1日深夜,韋昌輝帶兵三千多人從江西瑞州(今高安)秘密趕回天京,包圍了東王府。次日,殺楊秀清及部眾、家屬多人。又故意擴大事態,殘殺楊秀清部屬及群眾兩萬余人。不久,石達開自武昌返回天京,斥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又想對石達開下毒手,石達開聞訊逃出天京,韋昌輝將石達開家屬殺害,之后,又帶兵攻打天王府,妄圖加害天王,奪取太平天國最高領導權。洪秀權下詔討伐韋昌輝。韋昌輝伏誅后,詔石達開回天京,命他提理政務。由于洪秀全對他“疑忌”,“不授以兵事”,而重用自己的哥哥洪仁發、洪仁達,借以牽制石達開。石達開于1857年5月負氣從天京出走。他沿途張貼布告,要求全體軍民在他與天王之間作出抉擇,結果有二十萬太平軍精銳部隊跟石達開走上了分裂的道路。這次事件史稱“楊韋事變”或“楊韋內訌”。這次事件給太平天國造成了極大危害,是太天平國革命運動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它加速了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失敗。
“保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這是一條至理名言,這從“楊韋內訌”中再一次得到了證明,其教訓值得人們永遠記取。
上一篇:太平天國的腐敗導至失敗
下一篇:太平湖的悲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