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者的腐化和貪暴導致后趙滅亡
西晉滅亡以后,在我國淮河以北地區,出現了許多少數民族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在“十六國”中,有兩個大國,其中之一就是羯(音jie節)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趙。石勒是我國歷史上治國有方的少數民族政治家,由于他注意總結前朝興亡得失和歷代帝王治國安邦的歷史教訓,所以在他統治的短短的十四年間,后趙出現了社會相對穩定,生產迅速發展,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后趙全盛時期,其疆域“南逾淮河,東濱于海,西至河西,北盡燕代”,四周鄰邦沒有一個不為之折服,爭相向后趙獻其方物,后趙大有統一北方,并進一步統一全國之勢。
石勒死后,其子石弘繼位。兩年后,石勒的侄子石虎殺石弘自立為帝,并將都城從襄國遷至鄴城。驕橫貪殘的石虎,早有覬覦皇位的野心。石勒的謀臣程遐、徐光曾建議石勒將石虎鏟除,但石勒惜其驍勇善戰,一再對其優容,從而留下后患。
石虎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昏虐無道的暴君,極端的皇權崇拜狂。他對治國安邦之術一竊不通,認為只要權力在手,就可以征服和主宰一切。因此他一上臺就恣意揮霍財物,濫用民力。他曾征調幾十萬人在鄴城、長安和洛陽修建豪華的宮殿。為了滿足田獵之欲,石虎竟然在中原大規模地圈地為獵場,令其百姓停止耕作。這個窮奢極欲、暴虐荒淫的統治者,日夜沉溺于聲色狗馬之中,他詔令全國各地選美女,強征年十三至二十的妙齡少女,入宮者竟有三萬之多。為了炫耀武力,石虎還不自量力,窮兵黷武,這就更加重了百姓的負擔。繁重的賦稅和徭役,加以軍旅不息,致使田園荒蕪,民多流散,從而造成糧食奇缺,谷價昂貴,民不聊生,有的地區出現了“人相食”的慘象。
石虎的倒行逆施,使復蘇了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已經和緩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又迅速激化,社會動蕩,烽煙四起,各地起義烽火迅速向全國擴展。面對風雨飄搖的政局,石虎焦灼不安,一籌莫展,最后憂疾而死。石虎死后,由于諸子爭位,大動干戈。后趙政權僅又存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宣告滅亡了。
后趙興亡的歷史告訴后人,統治者的腐化和貪暴必然導致國家的滅亡。
上一篇:統一勞動學校
下一篇:維勒從有機化學領域中的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