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怪杰與法西斯黨徒
龐德(1885—1972),與葉芝、艾略特一起被公認為20世紀西方詩壇的三顆巨星。龐德是西方意象派的創始人。他的創作精力旺盛,幾乎每年出版一本詩集。著有《人》、《狂歡》、《反擊》、《獻祭》以及長詩《詩篇》等。同時,他又是一名杰出的翻譯家,對中國文化的喜愛與推崇促使他相繼把《詩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介紹到西方,他的譯著《中國詩抄》在西方影響很大。他還是一名優秀的批評家,著有《羅曼斯精神》等書。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發現并培養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新人:勞倫斯、泰戈爾、海明威、艾略特等都是在他的扶持下一步步走上文壇的。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樣一位文壇怪杰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法西斯黨徒。
1929年至1933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大規模經濟危機,國際局勢緊張。這期間,龐德寫了大量討論戰爭與和平,貧困與繁榮的文章送往各種傾向的包括法西斯的報刊。他把墨索里尼奉為救世主,認為他能拯救歐洲,拯救人類。1933年1月30日,根據龐德的請求,墨索里尼接見了他,他向墨索里尼遞交了18點政治綱領。從1939年5月到1943年9月,他為法西斯機關報寫了大約90篇文章。1941年1月23日起,他開始為羅馬電臺廣播,攻擊同盟國,贊揚軸心國,挑撥美英同蘇聯的關系。他曾宣稱“羅斯福竭盡全力使戰爭不可避免,他沒有采取任何一件行動去推遲戰爭。”“邱吉爾先生不敢告訴英國人民他為什么要他們去送死,他是為了金本位而戰,為了壟斷而戰,英國打算餓死整個人類而自己卻大發橫財。”就這樣,整個二戰期間,龐德都為法西斯奔忙不息,直到1945年4月2日被捕并送至比薩的拘留營,他仍認為自己為法西斯廣播并不是叛國活動。
在距白宮數英里的圣伊麗莎白醫院拘禁了13年后,1959年5月7日,龐德被釋放。然而法西斯的陰魂并未因禁中歲月而消散,在乘船返回意大利那不勒斯時,他向蜂涌而上的新聞記者行了個法西斯敬禮,說道:“整個美國是一個瘋人院。”
某年五·一節,意大利新法西斯黨徒在羅馬市中心組織了一次示威,他們穿著褐衫和長統靴,佩著袖章,打著“卐”字旗,高呼反猶口號,而在游行隊伍的前列走著的赫然是高齡的龐德。
1972年,美國藝術科學院討論了是否授予龐德“愛默生——梭羅獎金”的問題,提案被否決。大多數人認為不能把人與作品分開,不能把一個人的藝術成就和他的道德及思想品質分開。可以說這也是世界文壇上正義力量的共同心聲。
上一篇:文憑熱
下一篇:文天祥壯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