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挺進東北(1945年8~11月)
1945年8月11日,八路軍、新四軍主力一部從山東、華中、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等解放區向東北地區的進軍。
抗戰勝利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中央軍委及時而果斷地調整全軍戰略部署,將抗戰時期的軍隊部署,迅速轉變為既有利于向南防御國民黨軍的進攻,又有利于向東北及熱察地區發展的戰略態勢。8月中旬,冀熱遼軍區李運昌部編為東、中、西三路挺進熱河、察哈爾和東北。9月初,張秀山、林楓率領延安、綏德抗大分校和晉西北干部團共1,500余人,向東北進發;同時挺進江南的6,000名干部停止南下,由河南林縣(今河南林州)揮師挺進東北。9月14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成立,統一領導東北地區的工作。接著,中共中央陸續從山東軍區抽調第1、第2、第3、第5、第6、第7師各一部,魯中警備第3旅、渤海、膠東、魯中和濱海軍區地方部隊各一部共6萬人,由羅榮桓率領開赴東北;從新四軍抽調第3師3,500人,由黃克誠率領向東北開進。陜甘寧晉綏聯防軍第359旅、教導第1、第2旅各一部,晉綏軍區第32團,分別由晏福生、黃永勝、呂正操等帶領,于10月中旬以后陸續到達東北。進入東北的還有延安總部直屬抗日軍政大學、炮兵學校和冀魯豫軍區第21團。總計調入東北的干部2萬名,部隊11萬人。1945年10月,進入東北的部隊與原抗日聯軍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后改成東北民主聯軍)。11月16日,國民黨軍占領山海關。20日,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讓開大路,占領兩廂”,東北人民自治軍撤離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在北滿、西滿、東滿地區建立根據地。
人民解放軍挺進東北創建了新的根據地,打破了國民黨集團妄圖獨占東北、南北夾擊關內解放區的企圖。
八路軍、新四軍各一部由海路向東北挺進
八路軍、新四軍各一部由陸路向東北挺進
上一篇:《人民解放軍戰略決戰(1948年8月~1949年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1946年6月~1947年6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