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使清帝國的大廈搖搖欲墜
英國資產階級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1838年銷售鴉片達四萬多箱,榨走白銀超過一億兩。湖廣總督林則徐主張嚴厲禁煙,他上書道光帝,如果聽任鴉片大量輸入中國,那么,十年之后,不僅“幾無可以御敵之兵”,而且“無可以充餉之銀”。一直舉棋不定的道光皇帝,被林則徐的忠言所動,就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
林則徐在廣州整頓海防,嚴拿煙犯,迫使煙犯交出二百三十七萬斤鴉片,在虎門海灘全部銷毀。英國政府為了報復和尋釁,1840年6月,派出龐大遠征艦隊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鴉片戰爭中充分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敗、軟弱、落后、無能,教訓是多方面的。
道光皇帝搖擺不定,當軍事上不利時,把禁煙有功的林則徐撤職查辦,不久又流放新疆,而起用投降派琦善。
琦善到達廣州后,下令拆去去珠江口木排鐵鏈,撤銷一切防御役施,解散林則徐招募的水勇,甚至聽任英軍小艇到內河探測水道,并宣揚“誠則靈”,對洋人沒有誠心還怎么去談判。英軍再次進攻虎門,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部抵抗,琦善拒發援兵,致使關天培與幾百士兵壯烈犧牲。琦善擅自簽訂了割地賠款的《穿鼻草約》
道光撤掉琦善,改派奕山為靖逆將軍,來廣州主持軍務。奕山到廣州后,日夜飲酒作樂,沒有作戰決心。他荒廖地提出“防民甚于防寇”的主張,污蔑廣東人民是“無賴之徒”亂加殺害。還聽信巫師之言,說洋槍洋炮是邪術,破邪術必須用婦女用過的馬桶,稱之為“以陰制邪”。如此靖逆將軍,焉有不敗之理,敗后訂《廣州和約》。事后,奕山還謊報戰事勝利,要求道光獎勵大批將領。
英軍在浙江攻占定海、鎮海、寧波后,道光帝派奕經到浙江指揮作戰:奕經從北京出發,一路游山玩水,勒索供應,兩軍接觸后,由于指揮失誤,不但未能收復失地,反而把慈溪也失了,倉皇敗逃杭州。
英軍進犯長江口的吳淞,江南提督陳化成堅守炮臺,指揮作戰,擊傷幾艘敵艦。正在寶山的兩江總督牛鑒,一見英軍炮襲,就慌忙脫掉靴帽,混在士兵里逃走。陳化成英勇犧牲,英軍占領了寶山和上海。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上簽訂了《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清朝的政治日趨腐化,“官以賄成,刑以錢免”,皇家貴族,奢侈無度,整個統治階級已完全腐化。軍官花天酒地,兵士不習武藝,軍中的武器裝備落后,鴉片戰爭充分暴露出清朝已是日末途窮了。腐朽的政治必然導致軍事上的失敗,軍事上的失敗也必然加速腐朽政治的崩潰,鴉片戰爭向人們起碼證明了這一事實。
上一篇:鮮血染紅的旗幟——死于法西期屠刀之下的小林多喜二
下一篇:萬種風情無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