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種風情無地著
徐志摩,這位有才華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現代詩壇上是令人矚目的。他以他的詩和散文成就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的拜倫”。朱自清說他是“跳著濺著不舍晝夜的一道生命水”。卻不料這道不舍晝夜的生命之水竟匆匆地消逝在茫茫霧海中——1931年11月9日,徐志摩因飛機遇霧墜毀而身亡,以三十五歲的年華留給人們永恒的思念。他的生前好友鄭宗海挽贈一聯:“曠世逸才,萬種風情無地著;剎那奇夢,中年哀樂一時消。”表達了許多人共同的哀悼。
徐志摩是出身于江南巨商名門的富家弟子,自幼便浸淫詩書,具有江南才子的內在氣質,而后,又接受了西方資產階級教育,這使他的思想呈現出駁雜的特點,反映在詩歌和散文中便是一種與眾不同與復雜多變的時期”。卻又在現實的污濁中感到“黯淡”的惶惑。作為一個真誠的詩人,他的人生觀“里面只有三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關注各種社會人生,用他多變的筆鋒或典雅或俚俗地描繪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生活,用他“搖活的性靈”給我們留下大量美麗的詩篇。尤其是他的愛情詩繼續了十九世紀英國浪漫派的詩境,柔美流麗,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為他的詩名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徐志摩作為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在新詩的“創格”運動中,所起的作用也很重要。他和聞一多領導的新格律運動,以自身的藝術實踐對早期詩歌的散漫化傾向作有力的反駁。自他之后,詩人們把情感的反復吟詠當作一種合理的正常的追求,而不再把敘述和說明當作基本的和唯一的目的。新詩在形式上進一步走向完善。
徐志摩的詩無論是從構思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溫柔清新的風格與語言的音樂美和諧地統一起來,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顯示出詩人極高的天賦和駕御語言的能力。當然,他的后期詩歌,尤其是《猛虎集》、《云游》兩部詩集中,流露出濃重的消沉、傷感、頹廢的思想情調,藝術上有片面追求形式美的不足。但是,正當詩人意識到這種思想的錯誤并力求新的突破時,意外的不幸剝奪了他的生命與才情。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再別康橋》)。一來一去之間,詩人為我們留下了雋永的詩篇和永遠的思念。
上一篇:鴉片戰爭使清帝國的大廈搖搖欲墜
下一篇:為了貝加爾湖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