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
后梁皇帝,政治謀略家。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出身窮苦家庭。父親早逝,從小愛使槍弄棒,26歲時同二哥朱存一齊參加黃巢起義軍,因勇敢善戰很快由普通士兵提為隊長,后又被提為同州刺史。帶兵從唐軍手中奪回同州,由于守軍棄城而逃,朱溫順利進城。后唐軍王重榮進圍同州,朱溫得不到黃剿的援助,便開始動搖,部將謝瞳乘機相勸,朱搪殺監軍嚴實和反對投降的馬恭,向王重榮投降。為了瓦解義軍,王重榮并未殺朱溫,而是給以官職,并奏報唐僖宗,加封朱溫為右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營招討使,并賜名為朱金忠。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而得以爬上唐朝封建統治階級的最高階層。唐末的蕃鎮割據局面,使朱金忠得以擴大勢力,先是消滅秦宗權,后又擊敗朱瑄、朱瑾兄弟和時薄等人,成為黃河中下游、長江、淮河以北的最有勢力的蕃鎮力量。正值朝庭矛盾尖銳,朱金忠在宰相崔胤的幫助下將昭宗挾至洛陽,又覺昭宗還不完全聽話便殺掉他,立他13歲的兒子李祚為昭宣帝。消除了所有影響自己當皇帝的障礙之后,907年,朱金忠改名為朱晃,正式稱帝,即為后梁太祖。作為殘酷的暴君,經常大開殺戒。在個人生活上,也非常淫亂,竟讓其兒媳陪他睡覺。最后被他的兒子朱友所殺。朱晃一生換了三次名字,代表他的三個時代,這里有他不計手段,大耍計謀實現自己目的一面,也有因利欲而走上邪惡之途最終滅亡的一面。
上一篇:朱棣
下一篇:朱勝非拒絕有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