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滅后蜀之戰(964~965年)
北宋乾德二年至三年(964至965年),宋軍滅后蜀的作戰。
宋滅荊、湖后,宋太祖趙匡胤開始策劃攻蜀事宜,作攻戰準備。后蜀主孟昶決計嚴兵拒守。乾德二年十一月,趙匡胤發兵5萬(一說6萬),兩路攻蜀。北路以王全斌、崔彥進為西川行營鳳州路正副都部署,王仁贍為都監,率步騎3萬,自鳳州(今陜西鳳縣東北)沿嘉陵江南下;東路以劉光義為歸州路副都部署,曹彬為都監,率步騎2萬自歸州(今湖北秭歸)朔江西上。兩路分進合擊,直趨成都。孟昶得知宋軍進攻,命王昭遠為北面行營都統,趙崇韜為都監,率兵約3萬自成都北上,扼守利州(今四川廣元)、劍門(今四川劍閣東北)等關隘要地命韓保正、李進為正副招討使率兵數萬自成都趨興元(今陜西漢中),加強北面防御;東面仍以昭武節度使高彥儔等防守夔州(今重慶奉節)。十二月中旬,北路宋軍攻入蜀境,攻克興州(今陜西略陽)、西縣(今陜西勉縣西)等城,直取三泉(今四川旺蒼西南),殺虜甚眾。爾后,擊破蜀軍大、小漫天寨(分別在利州城東北)的阻擊,占領利州。十二月下旬,劉光義率東路軍進入三峽,連破三會(今重慶巫山東北)、巫山(今重慶奉節東)等寨,并攻占蜀軍的重要防線夔州。宋軍占領夔州后,沿江西上,收降萬、開、忠、逐(今重慶萬州、開縣、忠縣、四川遂寧)等州,直逼成都。三年正月北路宋軍前后夾擊,攻占劍門,宋軍北、東兩路軍先后抵達成都,孟昶舉城投降。
此戰,宋軍準備充分,洞悉敵情、地形,部署得當,戰法靈活,始終居于主動,順利地攻滅了后蜀。
宋朝帝系表(北、南宋)
陳橋驛兵變遺址,“宋太祖黃袍加身處”,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鄉。
上一篇:《宋滅南唐之戰(974~975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宋金聯合滅遼之戰(110~115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