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為《愛那尼》能否演成而擔心
1830年,法國作家雨果(1802—1885)發表了他的浪漫主義戲劇代表作《愛那尼》。劇本以十六世紀的西班牙為背景。男主人公愛那尼由于與西班牙國有殺父之仇,便流落為綠林英雄。他和女主人公唐·哥梅茨公爵的侄女唐娜·莎爾相愛。愛那尼和唐娜·莎爾的愛情,不僅受到國王的阻撓,還遭到公爵的破壞,致使這對青年男女悲慘地死去。劇本在思想上對封建統治階級的卑劣和殘忍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表現出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在藝術上打破了古典主義關于悲喜劇的界限,運用對照原則①顯示出浪漫主義戲劇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使當時的觀眾耳目一新。這個劇本剛一彩排就為一些代表封建貴族利益的古典主義維護者所敵視。到在法蘭西劇院公演那天,一群古典主義維護者到劇院去破壞演出,一幫浪漫主義文學青年到劇院去捍衛演出,于是兩派便在劇院內外形成一個對峙局面,使當時在場的雨果心里格外緊張。他想,如果兩派真的爭斗起來,這戲就演不成了。當紅色大幕冉冉升起時,雨果的內心生出一陣陣壓迫感;然而,公演卻出乎意料之外地成功了。因為那些破壞者和捍衛者都和其他觀眾一樣被《愛那尼》的曲折動人的情節打動:愛那尼和唐娜·莎爾的愛情艱難地向前發展著。唐娜·莎爾這個漫柔、美麗的姑娘的遭遇極為不幸。她本來在熱烈地愛戀著愛那尼,而卑劣的國王卡洛和無恥的公爵呂古梅都妄圖跟他成婚。當戲演到這個時候,有兩個出版商要和雨果談話。雨果問他倆有什么要談的,他們說要買劇本《愛那尼》的出版權。雨果問他們各出多少,一個說出五千,一個說出六千。雨果就跟出六千的那個出版商當場成交。
一種新興戲劇要最終取代沒落戲劇,主要還得靠在正確戲劇理論指導下創作出來的高質量的劇本。沒落戲劇維護者的破壞,對它來說,是無濟于事的;新興戲劇支持者的捍衛,對它來講,也是用不著的。因為一個高質量的劇本的思想藝術魅力,可以征服包括沒落戲劇維護者和新興戲劇支持者在內的所有觀眾。雨果在當時所擔心的并不是劇本,而只是兩派在戲一開場就打起來。
上一篇:雨果與人道主義
下一篇:預測失誤,兵敗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