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離教育的得與失
90年代是被聯合國定為掃盲的十年。縱覽目前世界教育狀況,形勢相當嚴峻,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全世界15歲以上的兒童為32億,其中文盲占8.89億,即28%。亞洲文盲最多,達6.66億,占世界文盲人口的75%;非洲和拉美文盲分別為1.62億和0.44億。1986年,全世界的教育經費為7864.14億美元,而發展中國家僅占984.13美元,每人教育經費只占27美元。很明顯,第三世界國家一方面是經濟困難,拿不出大量的經費來辦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落后,大大影響了教育的發展。近幾年的實踐證明,遠距離教育以其投入少、收效大的優勢為第三世界國家普及教育提供了廣闊前景。據國際遠距離教育理事會發布的數字,目前全世界正式接受遠距離教育的人數達1000萬,另有1000萬人也在利用此種教育形式。中國受遠距離教育的學生有50萬,泰國20萬爭取達到50萬。而且,遠距離教育并非僅僅局限于大學水平,它也適用于小學和中學以及其他層次。和正規教育相比,遠距離教育有許多優勢。第一,學生不受年齡、所處的地點等條件的限制,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既可省去上學旅途勞累,又可節約學費和住宿費;第二,學校無須置辦校舍和擁有龐大的教職工隊伍,可以節約經費開支;第三,覆蓋面廣,在加拉加斯舉行的第15次世界遠距離教育大會的與會各國專家認為,今后,遠距離教育應該根據各國的客觀條件,做到函授教育、廣播教育和電視教育同時發展。在教育層次上,應該滿足各種層次的需要,進行掃盲、小學、中學、大學等各級教育。應該開設專門課程,培訓各級師資,培養中、高等專業人才甚至研究人員,從而使遠距離教育系列化,正規化。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正因為上述幾個“應該”的事沒能做到,尤其在課程設置和師資質量等方面的不足,使目前遠距離教育的學生數量與質量難以有機統一起來。
上一篇:遠嫁海外的科研成果
下一篇:追擊忘伏擊·勝利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