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見肘的陸橋說
在相距遙遠的大陸上,存在著相同的生物分布,這一事實說明,地球上現存的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直到中生代才逐漸分開。為了解釋大陸分開的原因,美國地質學家舒克特(1858—1942)提出了一種解釋古生物空間分布的假說——“陸橋說”認為在兩個大陸間,曾存在著一系列的陸地和島嶼,宛如連接大陸之間的橋梁,后來,由于地殼的變動,這些作為“橋梁”的陸地和島嶼沉到大洋之中,不同大陸上的同種動物就是從原來的陸橋上傳播過去的。“陸橋說”曾被一些古生物學家所接受,用來解釋地質時代生物種類在海洋之間的差異和在大陸之間的相似。例如,因為北美忽然出現一些在歐亞大陸有過長期發(fā)育歷史的古象及其他古動物化石,就推論有過連結西伯利亞到阿拉斯加的陸橋。這就是說,在北亞的西伯利亞的較老地層中,產出的許多原始的、較低級的象化石類型,不存在于北美的阿拉斯加的時代相當的巖層中,是表明這些巖層形成時期兩個大陸顯然像今天那樣被海水隔開了。
但是陸橋說存在著一個嚴重問題,它忽視了地殼均衡原理,即從地下某一深度起,相同面積上所承載的質量是趨于相等的。構成陸地的地殼密度小,所以陸地高而厚;而構成海洋底的地殼密度大,故海洋底低而薄。厚而輕的大陸地殼不可能沉入海底,也就是說,陸橋沉沒是不可能的。因此,陸橋說的根基是不牢固的。
陸橋說的形成運用將今論古法。將今論古法是把研究對象的現存形態(tài)和歷史形態(tài)進行類比,以對現存形態(tài)的考察和認識為基礎,去推斷它的歷史形態(tài)和演化過程的方法。但是,陸橋說卻違背了有關的科學原理,也不能圓滿地說明為什么同一種古生物化石,會出現在氣候不同而距離遙遠的大陸,而在地理位置接近的大陸上,動物種類卻迥然不同。所以,這一學說受到了大多數科學家的批評和否定,沒有為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所普遍接受。
自然演化的現狀和歷史、今和古之間存在著相當長的時間間隔,將二者溝通和聯系起來,需要找出適當的中介和橋梁。自然演化過程決不是簡單的重復和循環(huán),今天和過去絕少雷同,進行古今類比要取得充分的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陸橋說”的失敗,主要是違背了地球物理學的重要原理。
上一篇:戰(zhàn)略失誤,徒勞無功
下一篇:早于赫茲見到過電磁波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