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失誤導致全軍被動
1337—1453年的百年戰爭,是歐洲中世紀歷史上英法兩國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戰爭的進程波浪起伏。法國曾有勝利,但長期處在領土被占的地位,被動挨打。這與戰爭早期法蘭西由于戰術失誤,失去海上控制權有密切關系。這種戰術的失誤,耐人尋味。
1337年11月,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覬覦法蘭西的王位,向法國宣戰,其陸軍攻入法蘭西的北部地區。法國最初做了比較充分的戰爭動員。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租用熱那亞的艦隊,進入英吉利海峽作戰,打敗了英格蘭艦隊,俘獲了“克里斯多佛”號和“愛德華”號大型帆船。進而,法蘭西艦隊橫渡英吉利海峽,直駛英格蘭南海岸,焚毀了黑斯廷斯、普利第斯和布里斯托爾等城。但是,正是從這時起,法蘭西忽略了對自己的防衛,一意深入,失去了戰略主動。
為報復法蘭西的入侵,英格蘭決計報復。他們于1839年組成由多佛爾、羅姆尼、西提、黑斯廷斯和桑德威治五港口組成的分艦隊,在英格蘭羅伯特·莫萊將軍指揮下進入多佛爾海峽,在打敗法蘭西艦隊后,追擊一支法蘭西分艦隊,并終于在法國西北海岸的布洛涅將其徹底殲滅。這就使法蘭西進一步失了戰略主動。在隨后的斯盧斯戰役中,因戰術失誤遭到致命的失敗。
1340年6月,在一支強大艦隊護航和支援下,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親率陸軍在法國西北部登陸。法國做了預防,并在斯海爾德河西岸的斯盧斯周圍布防。參加防御戰的法蘭西艦隊擁有140艘戰船,編為三個支隊。兩個大帆船支隊由艦隊司令奎厄特和財政大臣巴姆哈特分別指揮,另一支分隊以單甲板平底船組成,由熱那亞的巴比諾爾指揮。從兩軍的力量看,雖然法蘭西艦只少于英格蘭,但占據有十分有利的地形,且以逸待勞,因而占據了有利態勢。但是,法蘭西軍事指揮官在具體布陣時犯了大錯誤。當時,法蘭西的大帆船隊在斯凱爾特海灣拋錨,根據指令,用鏈條將這些大船一排一排地連結在一起,作為正面迎擊英艦,它的后面則埋伏著單甲板平底船。然而,這卻是一種犧牲機動性的防御陣位。6月24日,英格蘭國王和莫萊將軍率領的200艘戰船(一說240艘)向法艦發起攻擊。但是法蘭西的戰船大部已被連結在一起,無法進行機動,處于被動挨打狀態。單甲板平底船雖然靈活,但處在大船后面,不能及時繞到正面戰場靈活打擊英艦。所以,法蘭西艦船幾乎全被擊沉或被俘獲。
這次被法蘭西人稱為愛克留斯海戰的戰役對法國來說是最沉痛的損失。這一仗,使法國失去了海上的軍事主動,英吉利海峽的制海權完全被英格蘭控制,法國無力再去遠征英國,只能在本土上同英國人作被動的斗爭,致使法國在百年戰爭期間長期處于被動挨打地位。
上一篇:戰術呆板,烏合之眾,必遭敗績
下一篇:戰略失誤,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