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柵壽,字星杓,后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啟明 (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周遐壽等。浙江紹興人。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翻譯家。周作人系魯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906年東渡日本留學。1911年回國后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五四時期任新潮社主任編輯,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發表了 《人的文學》《平民文學》等重要理論文章,并從事散文、新詩創作,譯介外國文學作品。他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五四以后,周作人作為《語絲》周刊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寫了大量散文,風格平和沖淡,清俊優雅。抗日戰爭爆發后,周作人居留淪陷后的北平,出任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等偽職。1945年以叛國罪被判刑入獄。1949年出獄,后定居北京,從事日本、希臘文學作品的翻譯,寫有關回憶魯迅的文章。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談龍集》《談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讀抄》《苦茶隨筆》《秉燭談》,詩集《過去的生命》,小說集《孤兒記》,論文集《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論著《歐洲文學史》,文學史料集《魯迅的故鄉》,回憶錄《知堂回想錄》,另有多種譯作。
周作人像
生澀古拙 閑雅散淡
周作人的扇面書法,生澀古拙,閑雅散淡,清逸超凡,別有滋味。當代著名學者鄧云鄉年輕時在北大曾聽過周作人的課,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又經常與周作人魚雁往還,還曾藏有周作人的二三十封信札詩箋,他評價說:“魯迅先生、知堂老人在寫字上是十分相像的。字都很規矩,十分熟練,運筆一長橫、一捺中,均蒼勁有古意,非一般俗書可比。”
盡管很多人認為周作人的書法大有可觀之處,但周作人自己卻將他的字大大嘲弄了一番,自貶為“惡札”。他在 《知堂回想錄》 的“北大感舊”中,曾有對著名學者劉師培的一段回憶:“申叔寫起文章來,真是‘下筆千言’,細注引證,頭頭是道,沒有做不好的文章,可是字寫得實在可怕,幾乎像小孩子描紅相似,而且不講筆順……當時北大文科教員里,以惡札而論,申叔要算第一,我就是第二名了。”有研究者認為,周作人說劉師培的“字寫得實在可怕”,把自己也拉來墊背,實是他的一種幽默。他在貶低別人的同時,也不忘自嘲一下,讓受貶的人多少得到一點心理平衡。其實周作人對自己的字還是頗有自信的,否則他就不會常為自己的書封題簽,或者寫一些詩箋和扇面贈給朋友了。
《書法》扇面 周作人
上一篇:印章趣談·吾丘衍
下一篇:楹聯趣談·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