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機察勢·倡合縱,蘇秦掛六國帥印
蘇秦是戰國時期說客中的佼佼者。起初,他游說秦惠文王,獻計如何兼并六國,秦惠文王始終對他不予理睬。蘇秦一氣之下,由主張秦并天下,變為反秦抗秦。于是,到了燕國,拜見燕國國君燕文侯,說:“燕國乃天然府庫之地,沒有戰爭之患。大王明白為什么燕國沒有受到強秦的侵略嗎?這是因為中間有個趙國作屏障。可是,趙國要想攻打燕國,那就太容易了。渡過滹沱河、易水,不過四五日就可以抵達燕國都城。我希望大王能跟趙國合縱親善,然后再聯絡中原諸侯共同抗秦,讓天下結成一體,燕國就沒有什么擔憂的了。”燕文侯自知燕國弱小,非常贊成蘇秦的主張,供給蘇秦車馬和金銀布帛,請他去跟趙國聯絡。趙國國君趙肅侯聽說蘇秦到來,親自到郊外迎接,謙恭地向蘇秦請教。蘇秦說:“趙國現在的邦交政策不太妥當。大王是不應服事秦國,對秦國稱臣的。當然,僅靠趙國一國之力,無法戰勝秦國。我仔細研究過,中原列國的土地比秦國大五倍,軍隊比秦國多十倍。諸國若能結成一個整體,合力向西攻打秦國,秦國一定會被打敗。要是那些主張連橫的人,都想讓各國割地給秦,以圖一時之安。這樣,秦越來越強,中原列國被一一吞并的危險也就越來越大。依我之計,大王莫如用合縱聯盟統一韓、魏、齊、楚、燕、趙六國的步伐,去反對秦國。秦攻任何一國,六國便一齊出兵討伐,這樣,孤立的秦國就一定不敢危害各國了。”趙肅侯完全贊同蘇秦合縱抗秦的主張,給蘇秦一百匹絲綢,讓他去聯合各國諸侯。蘇秦先去韓國,對韓宣王說:“韓國北有鞏邑、成皋這樣堅固的城池,西有宜陽、商陂這樣的要塞,土地縱橫九百余里,擁有軍隊好幾十萬,普天下的強弓勁弩都從韓國生產,韓國的兵士又都能征善戰,憑著韓國兵力的強大和大王的賢明,卻侍奉秦國,拱手屈服,使國家蒙受恥辱以致被天下人恥笑,實在是不應該的事。而且大王侍奉秦國,它必將得寸進尺,貪得無厭,今年求宜陽、成皋,明年又要割讓別的地方。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俗話說:‘寧為雞中之王,不為牛之后從。’”,韓王勃然作色,按劍仰天嘆息,說:“寡人雖不敏,必不能侍奉秦國,今天您用對趙王的教導來曉諭我,我愿意誠懇地聽從您的安排。”以后蘇秦先后又拜見了魏襄王、齊宣王、楚威王,詳細說明了向秦國割地求和的危害和聯合抗秦的益處,使這三個諸侯也贊同了他的意見。至此,蘇秦完成了他合縱聯盟的游說。公元前333年,六國諸侯按照蘇秦的安排,云集在趙國的洹水開會,正式訂立了合縱抗秦的盟約,并且公推蘇秦為“縱約長”,把六國的相印都交給了他。(《史記·蘇秦列傳》)
上一篇:假托王命·假借天意·借巫宣言,驅走李密
下一篇:審時察勢·元宏揚言南伐,實謀遷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