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生平簡介,馬林歷史評價,馬林怎么死的?
馬林(Maring,1883—1942),原名亨德立克·斯內夫利特(HendricusSneevliet),荷蘭社會民主工黨和荷蘭共產黨活動家。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他曾任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駐中國代表。
1883年5月13日,馬林生于荷蘭鹿特丹市一個小職員家庭,家境貧寒,靠別人資助讀完中學,畢業后考入荷蘭國營鐵路當低級職員。他在中學讀書時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書刊,約在1902年加入荷蘭社會民主工黨。1907—1910年在茨沃勒任黨組織主席和黨報編輯。這時,他較多地接近黨內馬克思主義左派,即“論壇派”。1909年黨在德文特召開緊急代表大會之后,“論壇派”被開除出黨,成立了獨立的左派政黨,即荷蘭社會民主黨。馬林并沒有參加該黨,仍留在社會民主工黨內,持中派立場。
馬林在這一時期主要從事工會活動,1906年任尼德蘭鐵路和電車職工聯合會總執委會委員,1911年被選為主席。隨著社會民主工黨內部斗爭的發展,馬林逐漸與鐵路工會領導中的溫和派發生沖突。在1911年6月遍及英國、比利時、荷蘭、丹麥等國的國際性海員罷工中,他和荷蘭社會民主黨一同支持帶有工團主義傾向的全國工會書記處的激進立場,因而與受荷蘭社會民主工黨領導的尼德蘭工會聯合會產生矛盾,在這個工會聯合會中陷于孤立。馬林不得不辭去鐵路和電車職工聯合會主席的職務,退出社會民主工黨。他很快加入了社會民主黨。他在黨內企圖調和兩黨之間的矛盾,受到社會民主黨領導人懷恩科普等人的反對。1912年,馬林宣布脫離該黨,重新回到社會民主工黨。
1913年2月,馬林來到荷蘭的殖民地爪哇(今印度尼西亞一部分)。5月他出任三寶壟商會秘書,同時參加當地的荷蘭社會民主黨組織的活動,繼續從事工會工作。三寶壟是鐵路樞紐、鐵路和電車職工聯合會總部所在地。馬林不久成為聯合會的主要領導人。1916年,這個聯合會成為印尼(當時稱荷屬東印度)第一個現代無產階級組織,是印尼共產黨建黨的基礎。
1914年5月,馬林參加創立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馬林主張該聯盟應積極參加民族解放運動,發展同當地的民族主義群眾組織——伊斯蘭教聯盟的合作,即雙方的成員都可以保留原來的身份而加入對方的組織。這樣可以使社會民主聯盟能在組織比較松散的伊斯蘭教聯盟內進行革命宣傳,通過它聯系廣大群眾。1917年2月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后,馬林表示熱烈支持。他在報刊上公開號召爪哇人民以此為榜樣進行革命。不久,馬林被荷蘭殖民當局提出公訴。他在審訊中連續三次發言為自己辯護,抨擊殖民制度,終獲無罪釋放。此后,馬林開始在荷蘭艦隊的水兵中做宣傳和組織工作。
1918年11月,在他的支持下,蘇臘巴亞(泗水)水兵和士兵委員會成立。政府立即進行干預。12月5日,荷蘭總督下令驅逐馬林出境。同月20日,馬林離開印尼。
馬林回到荷蘭加入了荷蘭共產黨,任執委會委員,做工會工作。他對東方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仍很關心。1920年7—8月,他作為荷蘭共產黨的代表,同時也代表三寶壟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和伊斯蘭教聯盟參加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擔任民族殖民地問題委員會秘書。他曾在7月28日第五次全體會議和8月6日第十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言,憤怒地控訴荷蘭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東方的殖民罪行。他介紹了自己在印尼通過伊斯蘭教聯盟開展革命運動的經驗。他認為,“共產黨人同革命的民族主義者合作是必需的。假如我們拒絕民族解放運動,那就是一個空談理論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積極支持列寧的民族殖民地問題提綱,建議在共產國際執委會中增加東方各國代表的人數,并主張在遠東設立一個宣傳局。在這次大會上,馬林當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委員。
1920年9月,馬林出席了在巴庫召開的東方各民族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以后,他被任命為共產國際伊爾庫茨克局(即遠東局)成員,派往中國工作。
1921年6月3日,馬林到達上海,任務是考察中國等東方各國革命情況,并設法同各國革命者建立聯系。不久,共產國際遠東局書記處代表尼科爾斯基也來到上海。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宣布中國共產黨成立。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出席了這次會議。這時,馬林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開始接觸,他建議國民黨派代表參加即將召開的遠東勞動人民代表大會。孫中山當時正在桂林籌備北伐,他邀請馬林前去訪問。12月10日,馬林在中共黨員張太雷陪同下,經武漢和湖南抵桂林,同孫中山多次長談,介紹蘇俄情況,并對國民黨的軍官作了關于俄國革命的報告。馬林建議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創辦軍官學校,向他講述了發動群眾,在工人中進行宣傳的必要性。
1922年1月,省港大罷工爆發。這次罷工以及國民黨領導下的廣州政府對罷工的支持,給馬林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2年4月24日,馬林離開上海,經荷蘭回到莫斯科。7月11日,他向共產國際執委會提交了一份書面報告,建議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聯合。馬林詳細匯報了他在中國的活動,分析了國民黨的階級性質。他認為,國民黨的領導成員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主義思想影響的知識分子,黨在財政上依靠華僑資本家的支持,黨的基本群眾是軍隊中的士兵和工人,而后者尤其重要(馬林甚至曾把國民黨稱作“工人黨”)。馬林提出,國民黨是一個民族主義的、多階級的政黨。對于一個想爭取工人群眾的組織來說,這是理想的用武之地。7月18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作出國共合作的決定。共產國際給中共的指示中寫道:“中共中央接到本通知后必須立即遷址廣州,所有工作都必須在與菲力浦(馬林化名之一)同志的密切聯系下進行?!?/p>
1922年8月初,馬林第二次來到中國。這時,中共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已經閉幕,通過了《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決議案》及加入共產國際的決議案。馬林和中共代表在上海多次同孫中山商談國共合作問題。當月下旬,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舉行特別會議。馬林傳達了共產國際關于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發展民主聯合戰線的指示。會議經過熱烈討論接受了這一意見,但大多數人只贊成同國民黨建立民主革命的聯合戰線。會后只有少數共產黨人加入了國民黨。在馬林第二次到中國時,蘇維埃俄國派越飛作為外交代表來到中國。馬林協助越飛同孫中山進行秘密談判。1923年1月26日,簽署《孫文越飛聯合宣言》,為孫中山的聯俄政策奠定了基礎。
1922年底,馬林回到莫斯科。1923年1月10日,他再次向共產國際執委會作了關于中國情況的報告。執委會肯定了他在中國的工作。1月12日,執委會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關系問題的決議》,指出中國革命當時的中心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中共應在民族革命中支持國民黨的正確政策,但不能卷起自己的旗幟,“不能以取消中國共產黨獨特的政治面貌為代價,黨必須保持自己原有的組織和嚴格集中的領導機構?!瘪R林在執行這一決議時,對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的力量估計不足,對農民的革命潛力更加缺乏認識,而過高估計了國民黨的作用。1923年“二七慘案”發生后,中國工人運動轉入低潮。陳獨秀在4月25日發表《資產階級的革命與革命的資產階級》一文,錯誤地提出,資產階級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社會基礎和領導力量。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中心議題是國共合作問題。大會根據共產國際的決議,決定全體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在討論中,多數代表批評了張國燾反對國共合作的“左”傾觀點,但也不同意馬林和陳獨秀“一切工作歸國民黨”的右傾觀點,認為必須堅持黨在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
1923年9月,馬林擔任的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職務由維經斯基接替,改任共產國際海參威局委員,繼續從事殖民地革命運動工作。馬林離開印尼后,幾次努力爭取撤銷對他的驅逐令都未能成功。但他始終同印尼共產黨領袖保持著聯系。這時,他建議在荷蘭為印尼建立一個共產國際支部。這一建議被采納后,馬林于1924年4月回到荷蘭,同被印尼驅逐出來的荷蘭共產黨員、印尼共產黨員合作,關注著印尼革命的進展。
馬林回荷蘭后擔任全國工會書記處主席,卷入了荷蘭共產黨內部尖銳復雜的派別斗爭。他始終未能在黨內取得領導地位。在1927年脫離荷蘭共產黨。與此同時,他對蘇聯共產黨(布)黨內斗爭采取了同情反對派的立場。他主持的《階級斗爭》雜志,從1928年起陸續發表了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盟綱領等反對派文件。從1929年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它還刊登了托洛茨基本人的許多文章。1928年4月,馬林創立帶有托洛茨基主義傾向的革命社會主義聯盟。1929年發展成托派組織革命社會黨,馬林任執委會委員。從1933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他代表這個黨參加國會。革命社會黨聲稱,它以布爾什維主義和列寧、托洛茨基領導下的早期共產國際路線為基礎,反對共產國際和聯共(布)的現行政策。
1935年3月,革命社會黨與荷蘭獨立社會主義黨合并,成立革命社會主義工人黨。馬林任書記。從1937年起,該黨對蘇聯國內外政策的批評日趨激烈,一部分人逐漸對蘇聯國家性質表示懷疑。該黨刊物上出現不少攻擊蘇聯是帝國主義的言論。馬林最初并不完全贊成這一看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他逐漸改變了立場。但他拒絕參加托洛茨基第四國際。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馬林就積極主張在荷蘭成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1940年5月納粹德國占領荷蘭后,立即查禁荷蘭共產黨和革命社會主義工人黨,并搜捕馬林。他開始轉入地下活動。同年7月,馬林創立“馬克思——李卜克內西——盧森堡戰線”。1941年1月至1942年2月出版雙周刊《斯巴達克斯》。這個組織宣布,它將繼承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卡爾·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的國際主義傳統,主張一切交戰國的士兵和工人進行聯歡,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列強,認為只有通過工人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才能結束戰爭,消滅法西斯主義。在納粹德國占領荷蘭初期,馬林曾一度和懷恩科普等人組織的左派社會主義團體“火花派”密切合作。
1942年2、3月間,馬林和“馬克思-李卜克內西-盧森堡戰線”大部分領導人被納粹逮捕。4月12日,他和其他7人,在阿姆斯福特被殺害。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16.html
上一篇:馬志尼生平簡介,馬志尼歷史評價,馬志尼怎么死的?
下一篇:馬林科夫生平簡介,馬林科夫歷史評價,馬林科夫怎么死的?